| 权衡财经

全球供应链不稳严重掣肘世界经济复苏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球经济在2020年陷入深度衰退。在疫情之中,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陆续实施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无论是跨境物流还是人员流动,都受到了明显的限制,全球陷入“大封锁”。而在全球供应链联系日益紧密的当下,“大封锁”令全球供应链备受打击,陆续出现了供应链的停摆甚至断裂,部分产业也因此陷入停滞。

  随着货币以及财政支持措施的实施,2021年,全球经济开始逐步复苏。然而,供应链问题却始终困扰着市场。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在今年上半年显著上扬,以美国为代表的通胀率水平也在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全球供应链的生产与分销成本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供给端成本压力显著提升。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构建开放、稳定与安全的全球供应链已成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关注的重点。

  供应链冲击未退

  事实上,在新冠肺炎疫情于去年3月在全球范围暴发后,全球供应链就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冲击。跨境贸易一时间出现显著下滑。尽管随着新冠疫苗研发与接种的不断推进以及在经济刺激措施的支撑下,全球经济逐步重新开放,但围绕着全球供应链稳定与安全的风险与挑战并未彻底消散。

  今年3月底,“长赐号”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造成了苏伊士运河的大拥堵,上百艘船只被困或只能选择绕道而行,阻碍了大量货物的运输与交付。持续多日的严重拥堵给全球供应链造成了重大影响,给全球贸易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此外,当前全球缺“芯”问题迟迟无法得到解决。今年年初至今,全球芯片以及半导体的供应不足已经导致全球多家车企选择减产或者停工。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亚洲多地卷土重来,再度引发了全球芯片制造和供应的混乱。全球知名电子产品制造服务供应商伟创力(Flextronics)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困扰行业的芯片短缺局面将至少再持续一年。另外,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日前表示,全球半导体短缺的问题到明年都不会有好的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疫情的暴发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冲击,也凸显出全球供应链需要面对的风险与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以及供应安全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限制原材料需求和价格,在经济进入恢复阶段出现周期性的供给不足和需求过旺,从而出现原材料价格的快速大幅上涨,冲击了供应安全;第二,限制聚集性和规模性的生产,从而使中间产品和产品的供给存在着中断或不能连续供给的风险,冲击了供应安全;第三,限制全球贸易的快速运转,检疫和防范疫情措施增加了全球供应的成本,限制了全球供应链的效率,妨碍了供应安全。”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主任、首席研究员方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供给端成本压力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同时,今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也普遍上涨,供应端压力随之增加。美联储6月最新公布的经济褐皮书显示,在制造业方面,工厂产出持续增加,制造商称广泛短缺的材料和劳工、叠加运输延误使其向消费者交付产品的难度增加。此外,在价格方面,虽然商家出售的价格温和上升,但投入成本的增长更快。建筑业和制造业原材料的成本飞涨,同时运费、包装、石化产品的价格也出现增长。持续的供应链中断也加剧了成本压力。而在未来的几个月中,美国经济将继续面临成本上升和涨价的压力。

  “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飙升达成了新供给冲击的充要条件。每一场供给冲击都伴随着供给侧原材料价格的急涨、大涨与普涨,而2021年上半年已然出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现象,截至5月末,铜价、油价、煤价的年内涨幅均超过30%。在全球经济并未全面恢复至疫情前常态的背景之下,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甚至创出历史新高,这种反常现象进一步印证了供给侧的失调。”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分析称。

  另外,方明认为,全球供给端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成本大幅上升,二是部分产品供给中断或延迟。对于一些不能有效转移价格上涨的产品,许多厂家采取了暂停生产或不生产。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已经增加了供给端的成本压力,供给端成本压力的上升通常会传导给消费品价格,从而推升了通胀率的上行。而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行的可能不大,供给端的成本压力高企,通胀率的持续上行压力较大。

  应对供应链挑战任重道远

  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逆风”骤起,本就冲击了全球供应链体系。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更是进一步增加了全球供应链在稳定性与安全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在“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预计将继续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方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第一,“后疫情时代”并不意味着疫情的结束,而是疫情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限制有所下降,因此,疫情的存在仍然会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周期性、中断性和效率性的安全冲击;第二,经济的快速恢复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价格性的安全冲击,即价格大幅上涨对供应安全带来的连锁性冲击;第三,大宗商品价格过快过度上涨通常会带来商品价格的快速下跌,会对商品出口国家的生产和经济运行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第四,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与美元的持续贬值直接相关,并与股市过度泡沫化同时存在,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推动通胀上升,从而出现“滞胀”现象,并会导致股市泡沫的破裂;第五,美国持续发动的贸易战、科技战与疫情一起已经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未来仍然会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持续的影响,包括全球供应链形态有可能被迫改变,如芯片的供给。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全球供应链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国应闭关自守,采取保护主义的态度解决问题。相反,在共同抗击疫情,并且坚持在全球化的基础上维护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才是正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30日以视频形式出席第二届全球绿色目标伙伴2030峰会并致辞,指出要加强政策协调,以“快捷通道”“绿色通道”等灵活形式,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此外,在日前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七届贸易部长会议期间,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方愿同各成员一道维护亚太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区域经济复苏。

  为应对全球供应链可能面临的挑战,方明认为,第一,要控制好疫情,尤其是印度变异病毒传播带来的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第二,保证作为大宗商品定价货币美元的基本稳定,防范商品领域的过度投机,保证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供求关系决定的合理区间内;第三,坚持全球化,防范贸易战和科技战限制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中断或变形;第四,中国在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同时,也要在全球产业链的创新发展中积极争取更有利的位置,确保经济安全。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