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衡财经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艳芬)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陕西秦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秦农银行”)近日召开了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该行关于吸收合并西安鄠邑农商行和西安长安区农信社的议案。
2020年以来,全国各地农信系统“抱团”现象较为频繁。多家小型农商行合并重组成一家规模较大农商行,以及农信社合并成农商行的案例并不少见。而此次情况较为特殊,除了一家农信社被吸收之外,鄠邑农商行本就是由秦农银行全资控股的子公司,也就是母行又要吸收合并子行,这在业内较为少见。
一位农商行高管告诉记者,农商行合并重组、农信社合并重组或被吸收合并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这些银行效率低,积累了长期的历史包袱,亟需化解风险。
根据方案,鄠邑农商行和西安长安区农信社被合并后,会改制为秦农银行的分支机构,债权债务由秦农银行承继,员工由秦农银行统一安置。前者被秦农银行收回股权投资并进行相关并账处理。
联合资信4月9日的信用评级公告显示,此次吸收合并后,秦农银行部分监管指标会有所下滑。
秦农银行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该行资产总额2832.73亿元,不良贷款率2.73%,资本充足率11.94%。而根据联合资信报告显示,经测算,该行若吸收合并两个机构后,三者合并计算,截至2020年末的资产总额就下降到2728亿元,资本充足率下降至11.35%,不过不良贷款率则可略降至2.57%。
在多个省份推进农信社改制的同时,多地出现区域农信机构多样合并的案例。除了同等级别的农商行、农信社合并重组成新的农商行外,还有相对较“强”的农商行吸收合并相对较“弱”的机构。例如,广东佛山农商行吸收合并了广东高明农商行和佛山三水区农信社,并承继后者的债权、债务。
虽然各地案例多是因地制宜,不过“以强扶弱”式的投资入股,考验着实力较“强”银行的资金能力,和化解“弱”银行存量风险资产的能力,在这方面,广东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
据了解,广东农信社改制起步相对其他省份较晚,但完成效率较高。广东从2017年至2020年间,完成了64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的任务,其中较为多见的方式,便是一家相对优质农商行参股另外的由农信社新改制的农商行,或者投资入股农信社,通过股权纽带,形成交叉持股,从而“由强带弱”。
前述农商行高管表示,“强”银行入股投资“弱”银行,是一个消耗资本的过程,不仅需要大量注资,还要承担后者的坏账。只有处置完要改制的农信社不良风险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改制重组,转换经营机制。
他坦言,化解历史包袱是吸收合并、改制重组的最大“拦路虎”。在实力较强农商行入股农信社的过程中,较难处置的便是后者不良贷款的清收,以及如何压降不良贷款余额。广东地区采取的措施是公检法联合介入,借助司法手段打击逃废债。
这一方法收效明显。广东64家改制农合机构三年内累计清收压降不良贷款超600亿元,完成改制的农商行数量相当于过去10年总家数的两倍。
除了广东的办法,广西地区则多采取由市县政府以优质资产置换不良贷款的方式来弥补风险缺口。2021年一季度,广西已经通过这种方式置换不良贷款162亿元。而在注资方面,与广东“以强扶弱”不同,广西推动自治区政府发行专项债募集资金,首创采取转股协议存款方式为农合机构注资。获得注资的18家农合机构账面资本充足率整体提升6个百分点,9家高风险机构直接摘帽。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