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衡财经
央行1月12日发布的2020年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统计数据显示,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9.19万亿元,这与此前央行方面的预判相契合。去年6月,央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论坛上曾指出,预计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
整体来看,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在逆周期调节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有所加大,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相关政策产生的效果也在金融数据上有所体现。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从2020年全年来看,年末广义货币(M2)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19.63万亿元,比上年多增2.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累计新增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增9.19万亿元。货币、信贷增长基本实现了年度目标。12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趋于回落。同时,信贷结构有所优化,对企业部门和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加大,表明了金融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整体上看,金融数据延续了2020年11月以来的势头,存量社融及M2增速等指标向名义GDP增速靠拢的趋势正在形成。
新增信贷中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变动引市场关注。王青表示,由居民房贷构成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在去年12月出现了7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少增,表明前期出台的各项房地产长效机制正在产生效果。对此,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也分析称,总体来看,2020年住房按揭贷款延续了平稳增长态势,供需两旺,大型银行投放量与2019年持平,但中小银行增量占比有较大幅度提升。2021年房贷增长或面临结构性压力。随着金融管理部门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预计2021年大型银行按揭投放波动不大,但以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增量按揭投放面临一定收紧压力。
企业部门方面,去年12月份贷款新增5953亿元,比上月少增1859亿元,但比上年同期多增1709亿元,表明金融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097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多减3831亿元和3132亿元,短期贷款的减少增加了票据融资需求,12月份票据融资3341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多增2537亿元和3079亿元。温彬认为,这说明在短期贷款供应有限的情况下,票据融资形成了一定替代;中长期贷款新增550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522亿元,说明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发力,贷款结构有所优化。
另外,社融的变化情况也是此次数据一个焦点。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72万亿元,同比少增3800亿元,较上月的2.13万亿元减少19.25%。从结构来看,12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少增主要受企业债券融资和非标融资影响。社会融资规模口径下,12月份新增企业债券融资仅442亿元,同比少增2183亿元;非标融资,即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者加总,净融资为-7376亿元,同比多减5920亿元。
专家认为,这应该与11月份出现的债市违约事件影响有关。另外,12月份信托贷款减少4601亿元,同比多减3509亿元。王一峰认为,2020年,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大,要求全行业压降1万亿元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而1至11月份信托贷款合计压降约6340亿元,因此12月份压降幅度较大。委托贷款减少559亿元,同比少减757亿元。未贴现票据减少2216亿元,同比多减3167亿元,主要与12月末票据冲量造成存量规模下降有关。“从目前情况看,影子银行融资类信托持续压降仍是大势所趋,预计2021年信托贷款仍将继续压降,监管部门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对于融资类信托压降态度较为坚决。”王一峰分析认为。
有市场人士称,临近年底,银行的信贷投放额度有所限制,所以会将储备的信贷项目放到2021年一季度集中投放,这样来看,2020年12月单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增量表现符合季节性规律。从市场表现来看,2021年以来,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呈现“供需两旺”态势,项目储备较为充足,信贷“开门红”效应明显。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易纲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也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责任编辑:袁浩相关稿件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