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衡财经
12月11日,渣打证券宣布,公司已获得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许可证,这意味着,渣打证券将成为继摩根大通证券、高盛高华证券之后的第三家外资独资券商,此外,瑞穗证券和法巴证券也正在申请成为外资独资券商。
当前,在我国不断放开外资持股限制的影响下,一些早早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老钱”依据自身投资策略提升其持股比例。
从参股到控股再到全资,这些外商独资公司正在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批“新外资”。
不过,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也有一些“老钱”选择了收缩战线,与此同时,在全球寻找投资标的的中东主权基金正在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新贵”。
向左转的“新外资”
近日,渣打证券宣布,公司已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并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展业。
这意味着,渣打证券将成为继摩根大通证券、高盛高华证券之后的第三家外资独资券商。
不过,与摩根大通和高盛通过提高持股比例实现全资控股不同,渣打证券是首家新设的外商独资券商,也是国内首家英资背景的券商。
事实上,自从2020年证监会宣布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后,外资就开始了“向左转”,原先的合资券商不断提高外资持股比例,外商独资券商也陆续在华申请展业。
据统计,截至当前,外资控股券商已达10家,其中3家为外资独资券商,而在2020年初,外资控股券商仅为3家,外资独资券商则未出现。
除了已获得许可证的渣打证券外,11月22日,证监会官网显示,瑞穗证券株式会社的《证券公司设立审批》申请材料已获得接收。此外,还有两家等待设立批复的外资券商,分别是法巴证券和青岛意才证券,其中瑞穗证券和法巴证券均为外资独资券商,而青岛意才证券则为外资控股券商。
在金融领域外资持股比例不断放宽的情况下,外资不仅“谋求”证券公司持股比例的提升,由外资控股、独资的保险、公私募基金等其他金融公司的数量也在逐渐扩大。
在外资保险方面,截至目前,国内已有三家外商独资寿险公司。除友邦人寿在设立时即为外商独资外,2021年11月,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取得中德安联人寿100%股权,成为第二家外商独资寿险公司,也是我国首家合资转外商独资的寿险公司;同年12月,汇丰保险(亚洲)取得汇丰人寿100%股权,成为第三家成功获批的外商独资寿险公司。
在外资公募方面,自2021年贝莱德基金成为首家获批展业的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后,外商独资公募“纳新”持续进行。
截至目前,我国外商独资公募累计增至9家。其中,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施罗德基金、联博基金和今年获批的安联基金等6家为外资新设公募基金;宏利基金管理、摩根资产管理和摩根士丹利基金等3家则是中外合资公募通过股权转让方式转为外商独资公募基金。
相比于公募,在私募基金领域,外商独资企业成立较早,自2017年1月富达利泰成立后,至今外商独资证券私募基金在华展业已超过5年。这5年,外商独资私募数量增长蹄疾步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34家机构在基金业协会登记成为外商独资证券私募管理人。
不过,从资产管理规模来看,外商独资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之间具有明显的“差距”,34家机构中绝大多数外商独资证券类私募规模较小,0-5亿元规模的有24家,超过20亿规模的外商独资证券类私募一共才6家,其中百亿规模的仅桥水一家。
与此同时,在公募外资持股比例放开后,多家外资选择了“私转公”,例如贝莱德和富达国际先后于2021年3月和2022年3月主动注销旗下外商独资企业贝莱德投资、富达利泰投资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持续开放,特别是2020年QDLP铺开以来,不少外资私募通过QDLP方式在华募资并投到海外母公司更擅长的策略中。
对境内投资者来说,QDLP扩充了境外投资渠道,可以投资更多海外成熟的基金产品。而对于想进入中国的外资机构,QDLP试点也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有利于其熟悉市场进而布局立足中国市场的业务。
比如在今年8月,万亿美元的PE巨头黑石全资控股的上海黑石基金完成登记,其业务类型显示为QDLP试点机构。
而在黑石之前,全球PE巨头KKR在去年就拿到了QDLP这张“牌照”。去年5月,KKR旗下的开德私募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在中基协完成登记备案,业务类型为QDLP试点机构。
此外,作为2023年首家完成登记的外商独资私募,壹桃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也是年内首家拿下QDLP试点的机构,据了解,该基金由黑桃资本(中国)全资设立,掌门人正是澳门赌王之子何猷龙。
背道而驰的“老钱”与“新贵”
部分外资蜂拥而至的同时,也有一些“老钱”选择了收缩战线。
9月7日,全球管理资产高达8.9万亿美元的贝莱德宣布关停旗下中国灵活股票基金,减少在中国资本市场活动。
随后不久,管理资金规模1.4万亿美元的挪威主权基金也宣布关停了上海办事处。
又过了两个月,到了11月10日,管理资金规模达到7.8万亿美元的先锋领航集团也确认关闭了在中国上海的办公室,企业名称也从原来的先锋领航变成了蚂蚁(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更多的基金选择是默默退场,据了解,与红杉齐名的硅谷基金KPCB的中国分部从2021年起,已没有任何投资。投资过脸书、中国无人机公司大疆的硅谷基金Accel,在中国的基金从2019年已经停止进行新投资。
不过,拥有庞大规模的中国市场永远不缺“追求者”,其中来自中东的“新贵”们正在加紧布局。
以沙特公共投资基金为例,2017-2021年其对华投资总额122亿美元,占其海外股权投资总额的20%。此外,据兴业证券研究显示,2020年以来,阿布扎比投资局持续加仓中国大陆资产,中国大陆在其头寸当中的排名从2019年末的第五升至2023年一季度的第三。
另据上市公司公告,今年以来,已有西菱动力、北汽蓝谷、东方盛虹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与中东资本联手,通过签订相关协议、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石化领域开展合作。
在一级市场,中东资金也正在加速流入。沙特石油巨头沙特阿美以246亿元购得荣盛石化10%股权,蔚来也获得了来自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公司约1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而作为来自阿联酋的另一只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曾作为LP投资了Boss直聘、快手、自如等。
与此同时,今年中东资本更是频频亮相A股上市公司。12月10日,金蝶国际公告与卡塔尔投资局达成最终协议,卡塔尔投资局将投资约2亿美元作为对价,认购金蝶国际根据一般性授权发行的普通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阿布达比投资局和科威特投资局两家中东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出现在51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其中阿布扎比投资局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的持仓规模从今年中报的73.13亿元增长至95.09亿元。
在美元投资基金战略性收缩之时,中东资本的“狂飙猛进”或显示了积极转型的中东国家希望通过投资中国资产或投资中国企业,以实现其经济多元化的目标,摆脱目前对石油以及美元资本的严重依赖。
外资背后的变化
随着中东资本涌入中国,一个名词也越来越多出现——主权财富基金。
与此前主要来自华尔街的私人财富基金不同,来自中东的“新贵”均属于主权财富基金,得利于近年来国际油价飙升和国际贸易扩张,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规模急剧增加,截至2022年,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总额高达3.64万亿美元,占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总额的三分之一。
作为主权财富基金,除了投资回报,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也是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当前,中东国家正在从石油经济向多元化发展转型时期,如沙特“2030愿景计划”、阿联酋“2025年数字政府战略”等,都在提倡大力发展非石油产业,所以中东“新贵”疯狂扫货的背后,也隐藏着中东国家自身产业亟待升级的需求。
对此中信证券指出,在对华投资偏好上,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较多倾向于配置与本国产业结构相关的制造业、公用事业、原材料与必选消费等,而随着中东主要经济体产业升级战略的推进,后续有望加大对新能源、先进制造等中国优势产业的布局,与其本国发展战略形成呼应。
从号称“中东双雄”的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和阿布扎比投资局对A股的布局来看,来自中东的主权财富基金似乎“偏爱”医药生物行业。
阿布扎比投资局最青睐电力设备与医药生物行业,两个行业各有5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了这家中东基金的身影。其次为有色金属与汽车行业,各有三家上市公司。其余上市公司则分布于基础化工、农林渔牧、机械设备、银行、建筑材料、电子等行业。
比起阿布扎比投资局,科威特投资局的偏好更加明显,在27家上市公司中,该机构进入了7家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
此外,来自中东的“新贵”最看重的或是未来是否与投资企业具有合作空间,能够将其产业引入中东本土落地,从而促进自身产业结构升级。
如国内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今年6月份沙特、约旦和阿联酋三家中东资本连投华人运通、长城华冠和蔚来三家新能源车企。当月,前途汽车母公司长城华冠和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就分别和约旦、沙特达成数十亿美元合作协议。
可以预见,在全球寻找投资标的的中东资本,未来或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扮演更加重要角色。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