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衡财经

3000点众生相

文| 小卢鱼  编辑| 杨旭然

继中央汇金“史诗级”增持四大行后,上周又有19家央企上市公司加入了增持回购队伍,试图以真金白银传递发展信心。

仅10月16日便有中煤能源、宝钢股份、三峡能源、中国铁建、华润微、中国电建、中远海控、中国石化、中国移动和海康威视10家央企披露股东增持或回购计划或进展。

按当日收盘价计算,这10家央企市值合计3.97万亿元,增持回购涉及资金约在60亿—80亿元之间。

3天后,又有中国核电、国电电力、内蒙华电、中国神华、中国铝业、国电南瑞、中国建筑7家央企上市公司加入本次“护盘行动”,公告新增增持计划涉及金额合计约16.5亿元-32亿元。

上证指数表现(自2023年7月至今)

然而A股各大股指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上周上证指数累计下跌3.61%,深圳成指累计下跌5.10%,创业板指累计下跌5.51%,“3000点保卫战”再度打响。

在这个位置上加仓抄底还是止损离场,是个问题。但各路资金都已经有所表态。

01 价格价值矛盾

9月开始,A股上市公司便已掀起回购增持热潮,市场已有超40家上市公司发布拟增持相关公告,增持主体包括股东、董监高以及经销商等。超6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股份方案,绝大部分回购的股份被用来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上市公司集中回购增持,往往意味着股市定价已经低于内在价值,企业发展前景被严重低估,企业试图通过规模性的增持回购+相对较高的买入价格来提升市场信心,推动价值回归。

以本次加入“护盘行动”的海康威视为例,目前股价相比2021年的历史高位已经跌去了52.5%,今年一季度股价虽略有反弹,但后两个季度又将前期涨幅快跌完了,交易量也萎缩不少。

海康威视股价表现(自2018年12月至今)

从业绩来看,海康威视在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约612.75亿元,同比增加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8.51亿元,同比增加0.12%;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为44.3%,同比提升3.3pct,好于市场预期。

相比于2023年一季度的数据(营业收入 375.71 亿元,同比增长 0.84%;归母净利润 53.38亿元,同比下降 7.31%),海康威视在年内其实已经通过降本增效等经营手段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的逆势回正。

创新业务方面,海康威视拟分拆上市的子公司海康机器人IPO申请也已经获得深交所受理,不少分析师认为,海康威视构建的主业及创新业务结构韧性强劲,为公司长期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从股价走势来看,投资者们显然并不买账,也许是因为收入端回暖不及预期、核心费用又持续走高,也许是因为海康威视现在仍有接近26倍的PE,让这支曾经的“安防茅”很难打出翻身仗。

不可否认,2020-2021年间各种白马股、XX茅一路高涨的股价背后存在着一定的泡沫,让不少业绩仍有增长、行业龙头地位并未改变的上市公司在今天尝到了尤为苦涩的滋味。

市场定价与公司价值之间的矛盾也可见一斑,类似的故事同样发生在银行股、保险股、基建股上。这些企业往往核心业务稳固,营收利润连年保持低速增长,每年还有不少分红,但因为缺少“想象空间”,股价近年来的表现平平无奇。

工商银行银行股价表现(2015年1月至今)

估值应该回归理性,但是放任市场下跌损害的只会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这也是以央企为首的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增持、回购公告的原因所在,一方面展现公司及主要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和长期投资价值的信心,另一方面选择在底部加仓,也是在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关键时刻,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总是要为稳定资本市场率先作出表态。

02 减持融券新规

比起财大气粗的央企国企,不少民营企业股东选择以承诺不减持、不借券的方式为自家公司股价站台。

比如因为有望跻身华为供应链而一度出现股价六连板的欧菲光,在上周六就罕见的发布了紧急公告,就第三大孤独合肥建投所持公司股份变动的情况进行说明,并自愿承诺未来六个月不减持公司股份。

欧菲光股价表现(2023年7月至今)

在10月12-19日期间,合肥建投因自身资金统筹及业务发展需要,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欧菲光公司股份3003.52万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921943%,合肥建投也因此不再是欧菲光5%以上的股东。

虽然合肥建投并不适用此前公布的减持新规有关规定,无需进行减持预披露,但还是很有“求生欲”的公告未来六个月内自愿承诺不以任何形式减持所持有的欧菲光股票包括因公司送红股、转增股本、配股等原因而增加的股份。

自证监会今年8月27日发布“史上最严减持新规”《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以及后续的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来,大股东承诺不减持愈发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自今年7月至9月底,其实已有超过15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涉及提前终止减持的相关公告,减持对象包括控股股东、董监高等,其中不乏天齐锂业、爱尔眼科、泸州老窖等行业龙头。

这些上市公司选择终止减持,可能是因为完成了预定目标,或者时间窗口已经过去,不再适合继续减持。但在减持新规公布后,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很可能会带来舆情方面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和股价稳定。

有些上市公司股东即便不在减持新规要求的控股股东限制减持的范围内,也主动发布公告资源承诺不减持,仅10月17日一天,就有东威科技、特宝生物、固德威等14家民营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进行了相关公告。

至于因量化做空而在近期引发巨大争议的融券业务,也在10月14日迎来了严格监管。证监会此次对融券相关制度的调整优化主要是在融券端提高保证金比例,阶段性收紧融券和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以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