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衡财经
“在很久以前,AI领域的企业,都不敢说自己是做AI的,因为会让人觉得是骗子。”
在美通社上周举办的Webinar——"智"能场,来自AI机器人企业与科技媒体的嘉宾,如是说道。
今天呢?
ChatGPT的出现,将AI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以及相关领域企业,再次拉回到公众、媒体关注的焦点。
甚至开始对人工智能技术感到恐慌。
图灵奖得主Yoshua Bengio、Elon Musk、Stability AI CEO、苹果联合创始人、「人类简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等等,上千位科技圈大佬签署联名信,要求OpenAI公司暂停训练更强大的GPT。
公开信地址:https://futureoflife.org/open-letter/pause-giant-ai-experiments/
AI企业从担心被人说是“骗子”公司,到强大到可能对人类带来革命性的变局,这对传播人也提出了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传播人如何看待ChatGPT?在ChatGPT带来巨大影响的时代,又该如何看待AI领域的公司,AI领域的企业传播又该如何改变?下文,正是梳理“智”能场的嘉宾演讲内容后,为大家呈现的一些观点,希望对您带来启发。Q1:传播人该如何看待ChatGPT?
我很认同李开复的一个观点,所有公司从现在开始,都可以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用人工智能来重新设计、优化自己的产品和流程。各行各业,其实都可以找到人工智能的应用点,比如我所在的媒体,就能够借助AI产出内容的能力,更好地服务读者。
其次,我建议大家评价国内相关领域的公司,多给一些宽容度。最近能看到,有国内企业在推出类似的AI产品,可能引发了许多负面评论和嘲讽。我认为,目前的确在AI的一些技术层面,我们是落后的,但也没有大家眼中的那么“差”。
刚入我们这行的小记者问我,AI这么强大,我们还有生存空间吗?我回答说,也许很多工作看起来门槛较低,能被AI替代,但一个工作做得好不好,它的上限也可以很高。我们的态度应该是:虽然GPT看起来很“危险”,但我们一定要接纳它,使用它,把它当成工具,让工作成绩做得更好。
作为机器人领域的企业,我看待ChatGPT时会特别关注它在机器人端的应用价值。打个比方,如果说ChatGPT是一个拥有强大逻辑算法的“大脑”,而机器人本身的算法逻辑如果能叠加ChatGPT,变成更强大的交互机器人来服务人类,就很值得期待,ChatGPT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精彩和可能。两者的相融,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开发,而我们正在积极研究和集成。
最近与很多媒体老师在聊这个问题时,我们都一致认为,从媒体端来说,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类工具,将推动人类产生更多深度的原创内容。但这并不是指让机器帮助人类完成深度内容,而是基础的内容由机器完成,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深度的内容。Q2:GPT之后,如何看待AI智能企业?
从媒体视角来说,ChatGPT的出现让AI相关的报道从隐性的位置到了显性的位置。以前我们关注AI领域的企业,大多是一些头部公司的商业新闻,以及一些运用AI技术的公司,比如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公司,但并不会把过多注意力放在这些公司的技术层面。但ChatGPT的出现,开始让AI技术显性化,也让公众和媒体越来越重视纯技术公司,包括公司的核心AI技术能力。这会让媒体的报道重心,开始在商业端和技术端进行平衡。
20年前,我们开始做机器人项目的时候,甚至都不敢提“AI”这个词,因为当时会让人觉得是“骗子”。但是随着AI工业4.0时代的到来,以及大众对AI的接受与理解程度提高,这让AI领域企业也越来越强调自身的智能、技术基因。但是ChatgGPT的出现,似乎又让人开始恐惧AI技术。对此,作为机器人领域的企业,我们一直都在强调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去做那些重复、繁重的工作,从而把时间和精力分配到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中去。
ChatGPT的出现,还只是一个开始,AI终将进入千行百业,作为一个效率工具,AI会助推所有企业的发展,因为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智能化的时代。Q3:若所有企业终将AI化,企业传播时又该注意什么?
AI领域的企业传播,尤其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对消费者的期望管理。期望管理是,企业可以把AI产品的Demo做的非常漂亮,但是到真正投入量产的时候,还能不能做到同样的品质和水准,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比如很多大厂在宣传自动驾驶能力时,很多概念满天飞,但实际落地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这就是没有做好期望管理,让大众对技术产生了误解。我认为,AI领域的公司,必须要稳打稳扎,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更加谨慎地做传播。第二点:好技术不缺传播度。ChatGPT的爆火,证明了好技术根本不缺传播度,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AI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让产品本身成为最好的传播工具。
作为面向全球市场的一家企业,我们在传播时的确会遇到很多市场接受度的问题,因为有一部分市场用户对AI或者机器人,还往往有着消极的看法。比如面对部分欧美市场时,客户可能会质疑:机器提供的服务是冰冷的,而且无法完全解读人类的需求和情感,机器人是否会代替人类的工作?但与此同时又矛盾的是,如果机器能真正解读人的需求和情感,将会是一件更恐怖的事情。我们在解决这些疑问的时候,就会去强调:机器人的表面是理性的算法与技术,但内里是有“温度”的,我们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帮助大家生活变得更好、更便捷。同时,在新闻稿等宣传内容中,我们会描述机器人的运用为商家带来的实际价值,用现有的客户案例来背书,以此来提高受众对机器人的接受度。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