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衡财经
“中欧通”机制的建立在今年掀起了一股中资企业赴欧洲融资的热潮。
10月10日,中鼎股份发布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在瑞交所上市的提示性公告。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已有22家A股上市公司先后筹划GDR发行事宜。其中,7家GDR已成功实现境外上市,6家在瑞交所、1家在伦交所;15家公司或公告发行计划,或已获证监会受理、批复。A股企业谋求海外融资及国际化发展蹄疾步稳。
“筹划发行GDR是A股上市公司实现高效、便捷海外融资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有海外投融资需求、国际业务拓展、产能建设等国际化战略的公司而言,能起到助推和加速作用。”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负责人许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GDR发行涉及行业属性更加多元,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有理由期待更多A股上市公司通过发行GDR实现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海外投资人也可以分享中国企业的成长红利,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品牌认知度。
筹划发行GDR企业呈现新特征
自7月下旬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正式开通以来,A股上市公司发行GDR并在境外上市的消息不断。引人关注的,除了数量上的快速增加外,相较“沪伦通”时期,“中欧通”下GDR发行呈现诸多新特征:筹划发行板块已涵盖沪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瑞交所成赴境外上市热门选择;发行行业从传统行业向成长制造业转变;民营企业取代国资控股成为发行主力等。
9月20日,杭可科技发布了终止定增的公告并宣布拟筹划境外发行GDR并在瑞交所上市,成为首家启动赴瑞士上市的科创板企业,也将筹划发行GDR的A股上市公司所处板块拓展至沪深全市场。
从发行目的地来看,22家已成功发行或拟发行GDR的企业中,除明阳智能、领益智造两家公司选择伦交所外,其余20家均绝锚定瑞交所。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策略师裘翔表示,一方面,瑞士GDR发行上市的审核由瑞交所自律监管机关负责,总体审核时间为1.5个月至2个月,相对“沪伦通”下的6个月至8个月的流程效率更高;另一方面,瑞士证券市场对GDR上市企业设置了信息披露豁免条例,并为中国GDR发行人提供准入,使其更具吸引力。
从行业分布来看,与“沪伦通”时期发行GDR公司主要是集中在金融、电力等传统行业的国企不同,上述22家企业主要为新能源等成长制造类大型民营企业,且海外业务占比较大,仅锦江酒店一家为地方国企。
“当前项目储备在行业分布上进一步拓宽,涵盖了多个‘新经济’相关领域,涉及新能源、半导体、医药、消费等适应中国长期发展趋势的赛道,发行领域的多元化有利于提升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或成企业境外融资常态化渠道
从已发布的22份公告中可以看出,深化国际化布局、拓宽国际融资渠道、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等是A股上市公司筹划发行GDR的主流原因。“通过境外发行GDR,上市公司不仅可以提升业务的国际化水平,还能引入上下游企业成为战略股东,促进更多业务层面的合作。”瑞银证券全球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孙利军表示。
在许佳看来,通过为优质A股上市企业提供高效的跨境融资渠道,GDR可以辅助各行业龙头企业在短期内融资,并加速布局全球产业链,实现国内外双循环的战略目标。从长远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GDR登陆欧洲的证券交易所并引入优质国际战略投资人,将会形成网络效应,显著提高国际机构和投资者对中国各行业的研究覆盖。
“GDR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开放、加速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还将进一步加深中欧主要金融中心的资本市场连接与合作。”许佳进一步表示,未来更多优秀中资企业有望把握住GDR发行的机会,高效利用便利的海外融资渠道,引入优质全球投资者,深化中瑞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此前曾表示,下一步,将推出更多有力度、有深度的开放举措,其中包括拓展优化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支持更多上市公司互联互通存托凭证发行上市等。
孙利军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监管及实践经验积累,“中欧通”下GDR已经正式纳入A股企业的融资工具箱。优质企业结合自身选择,既可以背靠A股市场深耕国内业务,也可以借GDR发行往国际市场发展。展望未来,GDR将成为一个常态境外融资渠道,不仅是单个企业融资渠道的补充,更成为连接整个中欧资本市场的桥梁。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随着“东西向”机制的持续扩容,中国资本市场对外融通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通过加强与国际资本市场跨境机制的建立,将助力中国资本市场加大对外开放,以推动企业跨境融资为支点,引导中外市场达成互利共赢的资本市场新局面。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