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衡财经
近期,相关融资方将库存铝锭一货多押,从而导致货主无法提货,引发集体挤兑。为何几家看似名不见经传的贸易公司,可以骗倒多家知名企业和正规机构?整个贸易生态圈又会因此如何重构?
5月底,铝现货贸易市场曝出了铝锭重复质押事件,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融资方将库存铝锭一货多押,从而导致无法提货,引发货主集体挤兑,目前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经过多方调查发现,铝锭重复质押事件涉及企业达20多家,以及数家交割仓库,货值高达数十亿元,多个资金方将面临较大损失。
有知情人士透露,该事件背后是贸易链条中的几个融资方疑似买通了多家交割仓库,联手进行重复质押诈骗,对行业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现货贸易量短期骤降,整个贸易生态圈或将重构,仓储行业或面临洗牌。
数十亿元铝锭重复质押
涉及此次事件的某公司负责人李华(化名)告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事情的起因是,5月底平安商贸有限公司(下称平安商贸)对其位于广东佛山中金圣源仓储管理有限公司的铝锭货物办理提货业务时,发现仓库货物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质押融资现象。
“融资方质押给平安商贸的货物有3万多吨铝锭,涉及资金大约6亿元,但平安商贸去中金圣源的仓库盘货,却发现货物的数量明显不足。由于担心资金损失,平安商贸就赶紧把货物提前转运至其他仓库,据说大概转出了8000~10000吨。由于事情闹得动静很大,其他货主也闻风而动,去仓库抢着提货移库,但因为融资方一货多押,一些货主提不到货,于是报警,警察迅速将中金仓封住。”李华说。
一桩涉及数十亿元的铝锭重复质押事件渐渐浮出水面,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在中金仓出了问题后,资金方货主们很快就意识到,是铝贸易链条中的上海巨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海海石榕实业有限公司、上海芮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融资方存在问题,于是去查他们还在哪些仓库有业务,货主们便去拉货,结果发现上海南储、浙江康运、宁波九龙等几个仓库均有重复质押的问题,比如1万吨货物重复质押给了多个资金方进行融资,部分资金方或将面临比较大的损失。”李华表示。
据了解,浙江康运、宁波九龙、上海南储等均为交割仓库,部分仓库已处于封控状态。
“谁也没想到,几个融资方竟然通过多家交割仓库进行重复质押诈骗,这对铝行业贸易圈生态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涉案金额可能有几十亿元。”李华说。
一份业内流出的名单显示,本次铝锭质押事件中的资金方有数十家,覆盖面广泛。既有嘉能可、托克这样的海外贸易巨头与山东、福建等地大型国企,还涉及平安商贸等多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
融资方买通仓库?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上海巨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海海石榕实业有限公司等融资方,联合仓储公司将库存铝锭重复制作仓单,并向大型国企、民企、外企的贸易公司进行了重复融资诈骗,该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中。
“最近很多现货行业的人都在聊这件事,在我们看来是有行业老人钻了行规的空子。有色是先付款后付货,正常有色贸易的货物流转非常快,可能1~3天就做完交易,大家一般都不会去核库验货,也没人敢造假。但这次出事的是质押,托盘和质押在行业里比较普遍、期限都很长,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造假,风控不严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有银行人士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知情者称,上海海石榕实业有限公司在上述几家融资方中质押资金规模最大。天眼查资料显示,该公司股东是两名自然人,实控人陈曦持股比例为95%。据悉,陈曦曾在某大型有色央企任职。
为何几家看似名不见经传的贸易公司,可以骗倒这么多知名企业和正规机构?
“这其中可能有几点原因,一是融资方是有色圈里特别资深的一批人,有些是从中铝系出来的,还有些在铝市场里做的量一直都很大、名气很大,交易对手会相对信任;二是因为这批人体量大,他们在仓库的话语权很重,仓库很多时候要求着他们,为违规操作提供了可能,据我所知有仓库是在跟这次出事的融资方合作以后才有了铝的业务;三是融资方对行业熟悉,利用了一些漏洞,他们对交易对手的风控习惯非常清楚,这次出事的都是交割库又不是标准仓单,就是因为行业里默认交割库的信用更高。”上海某贸易公司负责人指出。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上海某涉事仓库已被总部派人接管,相关负责人已被暂停职务,基本证实货物存在虚开仓单重复质押问题,具体涉及金额不详,目前该仓库正处清盘货物并和客户对账阶段,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后续会进一步关注相关信息。
现货贸易量骤降,仓储业面临洗牌
在李华看来,此次铝锭仓库重复质押融资事件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现货贸易的结构、贸易习惯以及整个贸易生态圈等可能将重构。现货贸易链条上的环节可能会减少,以往在贸易商之间周转,未来可能直接从端到端。同时,有色金属的融资规模可能会减少,尽可能去库存往外销售等,总之行业的贸易习惯和运作模式都会受到影响。
其次,仓储行业面临洗牌。由于市场目前对仓储行业缺乏信心,货主会将货物存放在中储和国储这样的央企,仓储行业可能会逐步向头部集中。同时,国家应该对仓储行业进行规范,部分小规模治理不规范的民营企业或将被市场淘汰。仓储是整个大宗商品行业的基础设施,保障其健康运行有着巨大的意义。
最后,风险管理子公司将面临业务开展上的抉择。这一格局若不改变,缩小规模没有利润可赚,扩大规模又面临巨大的风险,值得各家公司思考。
“这事对铝市场的价格运行没有太大的影响。市场购买方由于担心货源安全,不敢急于购买,只是对短期现货市场有一定压力。”李华说。
“大家都不敢做了,连货都不知道有没有,你肯定不敢买啊!”前述上海某贸易公司负责人称。据他介绍,当前现货贸易圈已经有点人人自危的态势,市场遭遇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贸易活跃度直线下降。很多公司的有色类业务基本都暂停了,有货的在抓紧盘货和移库,生怕受到这件事牵连。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事发的融资性贸易业务恐将面临大规模审查,国企托盘业务或大幅压缩。“之前山东省专门发了一个文,禁止山东省大型国有企业进入不相关的大宗商品贸易,可能就和这件事有关系。影子银行和银行的质押业务在风险控制方面的区别,就在于影子银行只注重了货权形式上的把控,而银行重视的是全流程的风险管理。”前述银行人士表示。
业务严重受限
不少业内人士反馈,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的相关业务已经受到不小冲击,尤其是仓单业务。
“首先,行业对质押业务的仓库及融资方信用风险的担忧加剧,以致该类业务短期内的开展会受很大的限制;其次,银行对该类业务的风险担心,会影响银行对该类型业务的开展,包括对风险子公司。”华东某风险管理子公司负责人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根据《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业务试点指引》,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可以开展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场外衍生品业务、做市业务和其他与风险管理服务相关的业务。
仓单服务,是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传统业务之一,是指风险管理子公司以商品现货仓单串换、仓单质押、约定购回等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业务行为,仓单包括标准仓单、仓储物流企业出具的普通仓单、可转让提单等提货凭证或货权凭证。
中期协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协会备案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共有98家,其中84家备案了仓单服务业务,占比86%。在仓单约定购回累计规模排名中,铝品种占比19.6%排名第二,而基差贸易规模中,铝更是以11.26%的占比排名首位。
“铝在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业务中占比较高,所以这个品种出了问题对行业的影响会很大。”浙江某风险管理子公司人士称。铝锭重复质押事件爆发后,相关业务直接停了,很多公司还派出人员抓紧去仓库点货。
“风险管理子公司短期要再开展类似的非标业务可能就很难了,风控要求肯定会更高,甚至被直接砍掉。毕竟一旦发生本金风险,对这类公司会是致命的。”有专家表示。
内控缺位埋隐患
作为被诈骗的一方,风险管理子公司是铝锭重复质押事件的受害者,令人唏嘘,但这背后暴露的问题同样引人深思。面对频发的现货信用风险,想要打通期现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风险子公司仍需提高内控水平。
有业内人士指出,本次出事的风险子公司有一些共性,这几家公司普遍资金雄厚,但以往主要赢利点是金融衍生品业务,现货业务并不强。今年雪球等衍生品业务体量下降,导致这类公司资本金更加宽裕,于是就想寻找新的业务方向。正好遇到相关融资方,利率高、质押时间长,业务又相对简单,于是一拍即合。
“但这个质押业务的逻辑其实有很大问题,为什么有色企业要给你8%以上的利息,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周转率这么低又怎么赚钱呢?当然这些公司的运气也不好,如果金融衍生品一直做得很好,他们可能也看不上仓单质押业务。”上述业内人士称。
事实上,仓单重复质押、一货多押是贸易领域的老问题,因此滋生的合同诈骗、管理不善导致经济纠纷等情形,屡见不鲜。这些对于以金融行业为主业的期货子公司而言,还需要时间学习。
“识别仓单业务中的道德风险,要求也是很高的。”北京地区一家大型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前些年一家粮食体系出身的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陷入巨额亏损,就是因为仓单业务上的道德风险识别不足所致。
这位负责人介绍,这家期货子公司开展仓单业务过程中也曾几次查库验货,查库时仓库货栈上堆放的确是标注公司名下的货物,但此后该期货子公司凭提货单却无法提货,己方公司名下货物“不翼而飞”。事后查明,涉案仓库工作人员伙同交易对手方出具虚假仓单,并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幌过了期货子公司一次次查库,最终该期货子公司蒙受了巨大的货物损失,母公司最后出面补足窟窿收场,而这家期货公司负责人也“挂冠而去”,成为行业风险教育的典型案例。
他介绍,仓单业务对于期货子公司来说,是典型的资金驱动型业务,类似信贷业务,需要大量自有资金来支撑运营。而目前风险管理子公司的融资渠道较窄,大部分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在开展上述业务时,使用的也都是自有资金,通常来自母公司的增资,看似业务庞大,实则利润微薄。
“补短板”在路上
去年10月21日,为引导风险管理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行业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协会起草发布了《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伴随监管的明确,风险管理子公司内控制度的“短板”有望补齐。
在一家期货子公司进行实操业务的王小虎(化名)表示,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的最大特点是,同时对接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交割方式多样,可灵活实现资金与现货的形式转换。比如,非交易所标准仓单质押业务,对于质押融资款不限制资金用途、无账户监管等等。但是这些业务都需要对交易行为进行全面审查、监测,还需要了解客户经营范围、经营规模、交易背景,分析客户的交易习惯,并且穿透货物流,跟踪物权真实流转,防范虚假交易。另外,还要穿透现金流,强化账户监管,掌握资金来源与去向等等。
这些业务层面的交易成本往往比银行类似融资业务的成本要高出最少两个百分点,因此吸引过来的客户潜在风险更高,对于期货子公司的人员素质要求也更高。但是,大多数期货子公司的普通员工,进入公司前甚至不了解期货市场,不了解风险管理子公司是做什么的,金融知识储备严重不足,风险识别能力有限,导致这些本来就是高风险的业务风险频出。
王小虎介绍,现在他们公司更倾向于做交易所层面的场外仓单交易,非交易所标准仓单质押业务基本上停滞了。在交易所场外仓单交易上,是基于现有的电子仓单系统,客户在确定购买数量后,需缴纳总货款的5%作为仓单订金,如客户未能按规定支付仓单货款,则会员将仓单订金作为赔偿金赔偿给服务商;服务商需缴纳20%的履约担保金,如服务商未按规定交付仓单,则会员将履约担保金作为赔偿金赔偿给客户,这部分违约金基本可以覆盖对客户交割违约的处罚。“因此在交易所场外仓单中,目前几乎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王小虎说。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期货子公司的业务重心,已经开始从仓单业务逐步转向场外期权等衍生品业务领域,更侧重于综合利用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等交易工具,来帮助企业管控在采购、销售、库存、资金等整个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服务。
在一家大型券商系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工作的刘峰(化名)介绍,他所在的子公司基本没有仓单业务,整个团队业务都放在权益类场外衍生品上,而且与他们类似的子公司也挺多。特别是近两年,除了商品类场外衍生品交易,权益类场外衍生品标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个股场外期权业务的资质也在不断放开,期货子公司业务扩展很快,因为这些领域利润丰厚,仓单业务这种出力不一定讨好的业务类型,自然介入得越来越少。
责任编辑: 冉超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