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衡财经
据新华社5月6日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专家认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助于扩大内需,开拓新的投资消费空间。应着力夯实县城产业基础,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同时完善人口、资金、土地等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开拓巨大投资消费空间
“县城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时表示,现阶段,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的差距很大,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1/2左右,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2/3左右。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扩大当期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开拓新的巨大投资消费空间。
《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市政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
《意见》从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扩大县城就业岗位;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增进县城民生福祉;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县城建设提供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夯实县城产业基础
“产业是县城建设发展的根基,有产业才有就业岗位、人口集聚。产业配套设施可供众多企业共用共享,直接影响着要素是否流入和企业成本高低。不少县城的产业平台功能比较薄弱、配套设施不健全,升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冲抵了县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相对低的优势。”上述负责人说,要推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夯实县城产业基础,促进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要推进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较好满足居民居住和出行等生活需要;推进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保障居民获得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县城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更好满足居民文化和生态等需要,彰显县城绿色人文风貌。
“当下,2.6亿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但户口在农村,我国在实现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同等待遇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建议,一方面,扩大对新落户人口的教育、医疗、养老和育幼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促进相关人群私人消费意愿提升。另一方面,支持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重点“城市群”“都市圈”的人口承载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则强调了创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一方面,应允许形成多种不同管理模式的创新、各种主体多元互动治理方式的创新;另一方面,要努力把产业留在县域,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形成就地城镇化。
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从推进县城建设的政策保障看,《意见》从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建立集约高效的建设用地利用机制等方面明确了要求。
上述负责人指出,要着眼破解县城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人口、资金、土地等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增强县城持续发展能力。
在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方面,这位负责人介绍,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省以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
此外,对于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意见》提出,对公益性项目,加强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其中符合条件项目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予以支持。对准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提升县域综合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