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衡财经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2年第一季度例会,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并对下一步金融领域重点工作作出部署。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会议也直面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延续“当前国外疫情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等表述的同时,较上季度例会增加了“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和“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的表述。
业内专家认为,这说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面临复杂性和挑战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今年1至2月,投资、消费和工业生产数据超预期主要是受上年同期基数(以两年平均增速衡量)较低以及一些短期因素波动影响,并不能完全代表经济下行压力得到根本缓解,稳增长依然是当前宏观政策的主基调,且迫切性正在增强。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尽管1至2月宏观数据向好,但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新的变化下,经济向好趋势面临不确定性,企稳的时间窗口尚未明显显现,稳增长仍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一季度、上半年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对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至关重要。3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释放出强烈的稳增长信号。近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也要求“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目前,我国内需处于恢复阶段,受海外疫情、地缘冲突等不稳定因素及其外溢效应影响,国内需要适度加大政策托底力度,助企纾困。总体来看,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需要保持连续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基于上述背景,本次会议进一步阐述了货币政策的方向。会议强调,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在信贷投放和流动性方面,本次会议延续上季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表述,并新增了“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表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
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会议提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业内专家认为,下一阶段,应继续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精准发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一方面,针对当前总需求不足的问题,要增加有效信贷需求,稳定和扩大总需求;另一方面,完善支农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周茂华表示,我国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发展领先全球,内部结构持续优化,金融体系运行稳健,人民币资产配置的吸引力持续增强,我国货币政策应“以我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为新增表述。近日,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提出,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继续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管理,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功能,提高政策支持普惠性,适度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加大对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力度。
在利率水平方面,此次例会在延续上季度例会“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表述的同时,新增“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这一表述。广发证券银行分析师王先爽认为,在贷款利率不断下降、商业银行息差不断压缩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措施稳定和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为未来货币政策执行创造可持续空间。
对于人民币汇率,此次会议强调,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业内专家普遍认为,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受市场供求、国际金融市场走势等诸多因素影响,弹性增强,双向波动。对于企业而言,要树立“风险中性”理念,聚焦主业,套保避险,积极运用各类外汇衍生工具管理汇率风险。
此外,本次会议还提及房地产市场发展,提出要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地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