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衡财经
本报记者 许 洁
3月15日,有消费者向《证券日报》记者投诉称,自己借了一个怪兽充电的充电宝,归还后,竟然还在扣费。2021年4月份,怪兽充电顶着“共享充电第一股”光环登陆纳斯达克,市值曾高达21亿美元。但截至3月15日,其市值仅剩2.35亿美元。
记者查询黑猫投诉平台发现,无论是怪兽充电还是小电科技等共享充电宝头部品牌,几乎都存在“易借难还”导致多扣费,扣费标准很“任性”以及价格误导等问题。
彼时,与怪兽充电一起冲击上市的还有小电科技。但近日,小电科技被曝计划裁员2000人,多个部门裁员比例达50%,主要涉及BD等一线业务人员。
怪兽充电近日发布的财报也并不乐观,整个2021年,怪兽充电营收为36亿元,较2020年增长27.6%。净亏损达1.246亿元,而2020年净利润为7540万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的净亏损为9390万元,而2020年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12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连续五个季度实现盈利后,怪兽充电在2021年的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接连亏损。
有研究机构报告分析,从2015年最早入局的“三电一兽”,分别是小电科技、街电、来电、怪兽充电,占据了市场90%以上的份额。进入2020年,行业品牌从几十家发展到现在的成百上千家。第一梯队的“三电一兽”明显受到市场挤压,品牌切换的压力、直营团队的运营压力也随着成本及竞争而骤升。
重压之下,为了减小运营压力,各大品牌都在尝试推广代理模式。《证券日报》记者在搜索引擎中发现,怪兽充电、小电科技等品牌充电宝企业均发布了加盟代理的付费广告。“共享充电宝百元代理可开启创业”“共享充电宝代理如何月入十万”的话语充斥在这些广告中。
一位接近小电科技的人士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小电科技人员调整的原因或与其想从直营转代理有关。此前,小电科技九成点位都是直营,其在代理模式的布局落后于同行。”
另外一家共享充电宝企业人士则告诉记者:“代理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代理买机器(充电宝),这样分成高,品牌可以给到代理八成的分成,然后假设代理给商家分五成,代理就可以赚三成。第二种是商家直接从品牌买机器,如果是给了机器钱,那就是直接拿八成的分成,如果没有,那就是给二成至三成。代理能不能拿到优势点位,主要看他自己有没有资源,比如景点,高消费夜店的点位都可以赚到钱。”
但该人士也指出,“现在竞争非常激烈,因此给代理的分成越来越低,目的在于压缩品牌的运营成本,这也就挤压了代理的利润空间。一些代理是无法长期做下去的。”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盈利模式单一是共享经济公司的通病。为了缓解盈利难题,会存在部分充电宝品牌通过充电宝涨价、提高归还门槛等方式提高收益。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各共享充电宝公司亟须构建新的增长路径,基于海量用户和商户建立强大网络渠道,在数据、流量、场景上做深耕,以解决盈利难题。”
“各家之所以选择代理模式,还是基于成本的考虑,因为代理比自营成本低很多,但这样服务品质不好把控,代理能否赚钱还要看营销手段以及品牌自身。目前充电宝各家差异不是非常大,且都没有具备核心竞争力。”陈礼腾表示,“起码到目前,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得到验证。”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