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衡财经
A股持续演绎结构化行情,站在“风口”上的ETF业绩瞩目。当前,权益类ETF的发行规模已然逼近万亿关口,发行热度更是热度不退。行情极致分化,公募基金正在瞄准细分赛道,细分主题层出不穷,一批独具特色的细分行业ETF异军突起。
11月1日,华安基金有关设立“华安中证风电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材料已获接收的消息在证监会官网披露。这已是第11家申请设立中证风电产业指数ETF的基金公司。对行业趋势敏感的基金公司而言,风电作为新能源领域的热门赛道,自是“兵家必争之地”。
图片来源:证监会官网
年初至今,公募基金纷纷抢滩细分行业,极致细分趋势愈演愈烈。新发ETF中,细分行业主题ETF占比超九成,且细分赛道拥挤,权益类ETF间的“厮杀”进入白热化。纵观当下ETF江湖,因发行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同质化未能破解,玩家分层、相当“内卷”。虽说ETF的布局领域在拓宽、布局节奏在加快,但“增数不增量”特征明显,平均单只发行规模较去年大幅缩水,众多“迷你”ETF濒临清盘。
现阶段,公募基金发行ETF的热情空前高涨。行情之下,由于ETF投资于一揽子股票,能够以多类资产平滑波动,并且交易便捷、风格清晰、费用低廉,工具属性突出。在海外,ETF一直是最受机构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工具之一。而对比海外ETF发展情况,即使是国内的头部基金公司,也还处在一个巨大市场的起点上。
公募基金为何扎堆发行ETF?
2021年是ETF的发行大年。
截至10月末,权益类ETF发行规模超9757亿元,距离万亿大关仅一步之遥。新发A股股票ETF数量共计226只,已超过去年全年97只股票ETF成立的成绩,布局节奏显著加快。
就在第三季度,ETF数量增加86只至572只,创下单季上市数量历史新高。另外,发行份额相较于上半年增加了29.72%。
三季度末数据显示,全市场53家机构管理着572只不同资产类别的ETF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增加874亿元至1.32万亿元。
相较于其他资产类别的ETF,股票型ETF起步最早,且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场共有482只股票型ETF,资产管理规模合计8393.5亿元。因而,股票型ETF的数量和规模在全部ETF中的占比分别为87%和86.98%。这一阶段,净值排名前十的ETF中有9只股票型ETF,涨幅均超26%。
ETF自2004年诞生以来,历经十四五年的时间,才逐步在国内崭露头角,直至近两年爆发,得以“大红大紫”,可谓大器晚成。
而ETF能够成为“爆款”,离不开市场行情、产品自身特质、配套政策落地、资产配置需求、被动投资理念普及等多因素合力作用。
股票ETF通过购买一篮子股票的方式投向市场,具有风险分散、风格稳定、定位清晰、运作透明、简单高效、成本低廉等优点。
2018年算是ETF的发展元年。当年,股票型ETF成为暴风雨行情里的避风港,日益受到投资者青睐。
回顾前三季度,A股市场震荡,整体呈现向上趋势,估值风险得到了较大的释放。于是,部分投资者希望在合理价位去博未来的反弹收益,被套投资者则有加仓摊薄成本的需求。
遭遇过个股频繁爆雷后,投资者分散投资的需求急剧提升,ETF可以分散投资、准确反映市场整体走势,为投资参与未来的反弹行情提供方便。
政策方面,随着指数基金指引发布和沪深交易所配套政策实施,指数基金产品注册和投资运作更为规范。自2019年10月,证监会开始优化公募基金产品注册机制,包含股票ETF在内的四大常规产品发行审批进入快速通道,基金注册和发行节奏提速显著。
居民财富逐步提升、“房住不炒”理念深入人心,大类资产配置的可行性也在提升。随着国内FOF、MOM的发展,顶层大类资产配置和各资产层面专业管理相分离,ETF需求性逐步提升。
另外,ETF正在成为吸引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养老金、社保、保险等机构资金以及个人投资者都在积极配置宽基ETF和行业ETF。
当国内资本市场有效性提升、投资者结构改善,被动投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权益类ETF为股市带来更多的被动增量资金,在股市大幅调整中降低短期流动性匮乏对股市和个股的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促进了ETF的配置需求加大。近年来,A股开始“国际范儿”,陆港通全面贯通、A股加入MSCI指数、富时指数后,海外机构有被动配置A股的需求。
在海外,ETF是机构资金配置的重要标的,其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式也逐步传导至国内投资者。
今年,标普道琼斯指数曾宣布,将符合条件的、涵盖在沪、深港通北向通中的A股标的纳入其中。
ETF在海外一直是最受机构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工具之一。截至2017年底,美国投资公司管理的净资产规模累计达到22.51万亿美元,ETF规模3.40万亿美元,行业占比15%。而国内ETF占比远低于这一水平。
据先锋集团数据显示,先锋旗下股票基金——先锋整体股市指数基金(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截至2020年11月30日的资产规模达1.0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全球首个万亿美元股票基金诞生了。
Vanguard作为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其全球资产管理规模达6.1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ETF。
而作为“全球资管一哥”的贝莱德同样靠着ETF发家致富,2021年二季报显示,贝莱德管理资产规模再创历史新高9.5万亿美元。
显然,对比海外,国内的ETF还处于起步阶段。
公募抢滩ETF后的分化局面
今年以来,权益ETF在一路高歌猛进下,各种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就先发基金而言,尽管扩容节奏在加快,今年以来新发股票ETF的募集规模却显著缩水。截至10月29日,年内新成立股票ETF平均发行规模6.92亿元,创2012年以来的近十年新低。
此外,新发股票ETF整体呈现“增数不增量”特征,平均单只发行规模较去年大幅缩水。产品首发规模缩小,迷你ETF日渐增多。
同海外ETF市场格局类似,国内ETF市场集中度也在提升,马太效应日趋明显。
数据显示,前十大权益ETF公司管理总规模就达到7684.73亿元,市场占比高达81.77%,而部分中小基金公司ETF规模却令人堪忧。
有数据统计,排除旗下仅1只权益ETF产品的情况,兴业、中银、大成基金等旗下权益ETF平均规模不足1个亿,更有22家基金管理人权益ETF平均规模低于2亿元,行业的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ETF是一个重资源投入型产品,培育成本较高。而且,同一细分赛道的多只产品激烈角逐,产品本身同质化较高,对于基金公司软性实力也是一个考验。
据悉,从购置系统开始,推出一只ETF大概需要350万元左右,这还不包括首发、做市商、登记结算费和人员工资等开销。如果以0.5%的管理费来计算,ETF的规模至少要在3亿元以上才能大致覆盖日常的管理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基金公司的ETF业务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
渠道端,投研实力领先、具有规模优势的头部基金公司仍然占据绝对优势。权益类ETF领域,华夏基金的市占率稳居第一位,所管理的非货币ETF规模为2350.98亿元;易方达上升势头较猛,以1113.76亿元的规模排名第二位。此外,国泰基金、南方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华宝基金、华安基金也排名非货币ETF市占率的前列。
“马太效应”之下,降低费率来吸引投资者成为了不少基金公司的选择,“价格战”愈演愈烈。
ETF的运作包括前中后台一整套流程,对日常的精细化管理有很高要求。据悉,每日申赎清单的制作都容易发生风险事件,因而从未涉足ETF产品管理的基金公司会有较大的压力。
除此之外,产品两极分化严重,跟踪误差参差不齐,超比例换购引发相关基金净值明显跑输基准等问题也挥之不去。
未来,基金公司对ETF的研发创新、流动性要求、费率比拼或许将更为激烈。
在市场资金有限、调整之际,ETF的发行节奏却在加快。业内人士认为,股票ETF在认购端的降温或受市场环境、产品数量、业绩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接下来该趋势可能会延续。随着同一赛道ETF数量的增加以及产品线更全面铺开,未来公募在ETF领域的较量将更加激烈。
要想突出重围,差异化、特色化成为破解的关键词。
拥挤的细分赛道
头部公募基金股票ETF产品线从传统行业到高科技、从宽基到行业主题、从国内到海外,见缝插针般地存在。
在头部基金公司已经占据充分优势,更为细分化的主题布局也不失为一种破局策略。
公募基金向来对行业趋势及热门赛道“嗅觉灵敏”,布局主题ETF基金是其把握行业细分投资机会的重要途径。在今年的ETF市场种,细分行业主题ETF占据了绝对重要位置。
在A股显著市场结构性行情下,诸多热门细分主题ETF大量发行,比如化工、游戏、有色金属、稀土、光伏、金融科技、游戏、畜牧等细分主题ETF全面开花。
华安基金此次布局的ETF主题正是与新能源车、光伏并称新能源三大热点赛道的风电。
在行业、主题类ETF稳步扩容下,ETF基金行业主题愈发“细碎化”。
事实上,特色行业ETF基金密集获批,对丰富投资工具、完善了产品线大有裨益。但实际情况是,部分细分行业的投资“容量”确实有限。
一些超级细分领域的ETF基金产品,甚至出现比指数成分股还多。而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一条赛道仅剩一只产品存活”,赛道拥挤无比。
另外,极为细分、小众的主题或者行业,背后多少真实资金需求,值得进一步研究。
ETF胜出的因素很多,首先便是先发优势,再者便是行业主题,后续便是资源投入。颇有意思的是,基金名称有时候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当前,公募基抢滩行业细分ETF,为抢占先发优势,纷纷在发行数量、速度和行业细分度上“下苦功”。
因为,首发产品能够赢得更高市场认可度,在口碑形成之后,逐步构建竞争壁垒。对于流动性就是最深护城河的ETF而言,流动性强的产品越具有吸引力,抢占先发优势极为必要。当产品规模扩大,更有利于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为公司其它产品助力。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