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衡财经
理性消费须牢记 莫让过度负债透支美好未来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
近年来,数字金融发展迅速,为金融消费者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了便利。同时,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创新也对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显示,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老一少”是金融教育持续关注的重点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媒体报道青少年存在“借贷追星”“集资为爱豆打Call”等狂热的追星现象,或者发生大学生过度负债、深陷不良“校园贷”漩涡、遭受恶意催收等事件,就反映出部分青少年的金融素养存在不足,在消费方面缺乏理性,在借贷方面缺乏谨慎,在财务规划方面缺乏技能,需要通过加强金融教育来补上一堂金融常识课。
理性消费“三提醒”
在经济学领域,通常认为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成长和学习期间(工作前)是消费阶段,工作期间是储蓄大于消费并逐步累积财富的时期,退休后则依靠前期的储蓄来安享晚年生活。青少年在工作稳定之前,处于消费阶段且主要通过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在消费方面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对于广大的金融消费群体,我们做出如下的友情提醒。
一是无收入不提前消费。提前消费的前提是消费者具备还款能力。大学生、未成年人等群体在未就业之前,主要依靠父母给予生活费用,自身没有收入来源,还款能力不足,要客观看待消费欲望,避免提前消费,更不要养成盲目攀比的不良消费习惯。
二是有收入要量力消费。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量力的、理性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放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对于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购买相应的商品和服务,尽情享受美好生活。而对于暂时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消费者,则应理性克制消费欲望,把钱花在刀刃上,为自己编制一张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资产负债表。
三是有负债要谨慎消费。对于占用资金较大的耐用消费品,适当的负债既能提前满足生活需要,也能减轻短期付款压力,充分发挥金融的功能。28/36经验法则告诉我们,如果金融消费者将房贷还款金额控制在收入的28%以内,或者将各类负债总和控制在收入的36%以内,一般不会有很大的债务压力。因此,在考虑是否要借款时,金融消费者首先要考虑还款压力,不妨给自己划一条债务警戒线,将消费限定在合理范围内。
谨慎借贷“三要知”
负债是把双刃剑,运用合理可以提前满足生活需求,运用不当可能给自己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普通的金融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快速获得小额贷款。但是,大家要认识到,贷款终究是要还的,过度负债堆砌不出美好的未来。
一要知道没有“免费”的贷款。针对不少平台号称的“放款快”、“利息低”、“XX天免费额度”等夸大其实的营销宣传,金融消费者要保持高度警惕。要牢记贷款是要还的,贷款越多,时间越长,利息越多。同时,要特别注意利息的计算方式。人民银行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发现,人们对于单利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对复利仍缺乏足够的意识。复利俗称“利滚利”,其含义是未偿还的利息要计入本金,作为下一期利息计算的基础。因此,在贷款时不仅要看借贷本金,还要看借款期限和利息的计算方式。对金融消费者来说,不管计算方式如何变化,要记住“借款越多,时间越长,还款压力越大”这一基本常识。
二要知道不还贷款要承担后果。征信系统会客观记录金融消费者从放贷机构获得的每笔贷款的存续状况。“客观记录”意味着金融消费者要按时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个人因自身债务管理不当导致违约的,会在系统里留下记录,影响到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日后的业务往来,例如申请房贷、车贷、消费贷等个人贷款时可能会被拒绝。
三要知道“以贷养贷”行不通。收入水平和资产净值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消费者的负债能力。在遇到还款困难时,以信用卡套现、从乙平台借钱还甲平台等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直至资金链断裂。因此,金融消费者事前要谨慎评估债务负担能力,以负责任的态度来承担和偿还债务;事后亦不要企图逃避债务,或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解决债务问题。
财务规划“三要学”
消费、负债、保险、投资等话题是家庭财务规划的必备要素。金融消费者可以通过加强学习金融知识,系统性地认识和更好地规划家庭财务。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每年会组织开展集中性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并积极建设金融教育示范基地等长效机制,强化日常的金融知识宣传和风险提示,不断探索为公众了解金融、提高金融素养提供更多的良好途径。针对出现的非理性消费和过度负债现象,我们从财务规划角度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要明确财务目标。人生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财务目标,明确财务目标有助于系统性地安排消费、储蓄、投资等相关事宜。例如,大学生在手机使用多年后想更换新手机,可以将其作为自己的短期财务目标,通过合理安排日常消费,逐步积累足够的资金去实现目标,而不是急于寻求来路不明的线上贷款。
二是厘清资产负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家庭财务的韧性是一次压力测试。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在应对意外冲击方面具有相对充足的储备。但疫情的发生给金融消费者敲响了警钟,有必要厘清家庭资产负债,做好储蓄、家庭保障和长期投资方面的规划,实现家庭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
三是提前做好养老规划。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养老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金融消费者要把握生命周期的规律,提高对保险保障功能的认识,提前做好养老规划,制定健康可持续的理财规划并坚持下去,提升自身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