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eniepage.com 权衡财经 财经求实 权衡价值 www.geniepage.com Wed, 25 Dec 2024 08:39:1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16 //www.geniepage.com/wp-content/uploads/cropped-logo-1-32x32.jpg 财华社– 权衡财经 //www.geniepage.com 32 32 独角兽金晟新能源:锂电池回收是金矿还是泥沼? //www.geniepage.com/?p=25460 //www.geniepage.com/?p=25460#respond Fri, 27 Dec 2024 08:38:24 +0000 //www.geniepage.com/?p=25460 近日,港交所又迎来一家独角兽企业“敲门”,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晟新能源”)首次向港股市场发起冲刺。

据悉,这家锂电池回收赛道的龙头企业早在2022年就启动了A股上市辅导备案,但在今年8月终止了A股上市进程,转而将上市目的地瞄准港交所。

未来几年是锂电池回收行业迸发的黄金时期,对于受困于资金紧张且造血能力不佳的金晟新能源而言,此时上市进行“补血”以及加码产能扩张,十分符合其长期利益。

受供需之困的独角兽

成立于2010年的金晟新能源是一家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再生利用业务涵盖了三元锂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等主流电池体系。

短短十几年时间,金晟新能源就跃升至全球行业第一,以2023年再生利用销售收入计,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的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大的第三方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

金晟新能源的估值已超百亿,在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中,金晟新能源以人民币120亿的估值排名第680名。

业绩表现方面,由于受到行业供需失衡及产品售价下挫冲击,金晟能源2023年以来的业绩突然大变脸。

招股书显示,在2022年,金晟新能源产品量价齐升,营收及期内溢利分别为29.05亿元(人民币,下同)及1.51亿元,分别激增约156%及117%。但2023年公司收入下滑至28.92亿元并转亏,期内亏损4.73亿元。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进一步下滑,为9.95亿元,同比降幅达35%,并产生1.47亿元的亏损。

2023年以来,国内碳酸锂供给过剩,且锂电行业需求放缓,加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激烈博弈,导致磷酸锂、硫酸镍等产品价格“崩塌”。以国内磷酸锂价格为例,根据Wind数据,磷酸锂价格于2022年11月触达超56万元/吨的历史高位后开始了一泻千里模式,到了今年12月23日跌至7.56万/吨的低位。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碳酸锂2024年的平均价格为人民币8.29万元/吨,相较于2023年的24.1元/吨下降将超六成。

金晟新能源在此大背景下难以幸免,旗下产品在2023年的销量虽有所上升,但平均售价出现大幅度下滑,2024年上半年产品售价持续下降的同时,产品销量也出现乏力,从而导致公司高增长势头停滞并陷入负增长。

根据招股书,自2021年起,金晟新能源已累计获得中金、复星、广汽等知名投资机构超过13亿元的融资支持。然而,面对巨大的投资额和业绩下滑的双重压力,公司的资金状况显得颇为紧张。

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3945.1万元,同期,公司的流动负债已超过15亿元。

熬过冷冬后,前方遍地金矿?

在动力电池产业进入非理性发展轨道之前,金晟新能源享受到了市场红利,2023年至今行业巨变使金晟新能源业绩踩下了急刹车。

从行业中长期看,金晟新能源所处的赛道是否遍地“黄金”?公司业绩能否重回高增长轨道?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要实现增长需要一定的周期,即动力电池退役后才能进行回收。资料显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至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是在2018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的,因此,未来几年将是国内退役锂电池数量加速放量的阶段。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随着锂电池退役浪潮的到来,2030年中国内地动力电池废弃量将达到309.16万吨,2023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42.5%。

锂电池回收市场的驱动力除了退役锂电池供应将继续激增外,还包括未来原材料供应短缺以及有利政策及法规的推动。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2030年,全球锂资源需求量将达到53.1万吨,锂资源供给的缺口将达8.1万吨。

因此,在此行业发展趋势下,锂电池回收头部企业未来有望迎来庞大的市场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锂电池回收行业还未放量迸发,金晟新能源就迎来很多跨界者的挑战。目前已有多家能源龙头企业纷纷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这些企业包括宁德时代、蜂巢能源、赣锋锂业(01772.HK)、亿纬锂能(300014.SZ)等资金雄厚的企业。

为加速拓展市场,金晟新能源在产能扩张方面的野心膨胀。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计划于2025年逐步扩大生产设施的产能,以每年处理28万吨退役三元锂电池。”

而对于上市所得款用途,公司计划用于支付其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生产基地的磷酸铁锂处理厂建设的部分开支、拓展上游原材料资源等。

同时,金晟新能源还向下游正极材料生产进行布局,其预计在2025年可以将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推向市场,并计划从2025年开始通过生产电积镍及电积钴产品进一步向下游延伸产品线。

]]>
//www.geniepage.com/?feed=rss2&p=25460 0
三个臭皮匠,能胜过丰田? //www.geniepage.com/?p=25442 //www.geniepage.com/?p=25442#respond Wed, 25 Dec 2024 08:30:21 +0000 //www.geniepage.com/?p=25442 仅数日的传闻之后,本田(HMC.US)、日产(7201.T)以及三菱汽车(7211.T)这三大汽车业巨头正式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本田与日产正式开启合并谈判,三菱汽车则参与合并事宜进行探讨。为何合并?

本田社长三部敏宏表示,与日产整合的背后原因是具有强大价格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以及美国特斯拉等新兴企业的崛起。根据谅解备忘录,本田和日产将通过一项股份转让协议,成立一家合营公司,作为两家公司的母公司。新成立的这家合营公司计划于2026年8月在东京证券交易所,而原来的两家公司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有关计划仍有待两家公司的股东及有关当局批准。三菱汽车将在2025年1月底之前就是否参与日产与本田的业务合并作出结论。合并目标:全球第三大车企
根据本田的公告,若业务合并得以实现,三家公司将合并其各自的管理资源,包括专长、人力资源和技术,创造更深入的协同效益,提升迎合市场变化的能力,优化中长期企业价值。

此外,三家公司将进一步促进日本工业基础的发展为目标,要打造一家“全球领先的移动出行公司”,通过整合三家公司的四轮机动车和本田的摩托车、电力产品业务,以及包括飞行棋在内的其他业务,提升三家公司的品牌吸引力。三家公司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年销售收入超越30万亿日元、经营溢利超3万亿的世界级企业,这意味着合并后,意味着这家全球第三大车企的经营利润率目标有望达到10%。目标有难度?

我们在《硬刚丰田特斯拉?三小只的战力如何》一文,已分析了三家日本车企当前的业务、经营、财务及估值,就其当前的业务规模和收入数据来看,三者合并或许能让其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仅次于丰田(TM.US)和大众汽车之后,但要超越这前两大车厂仍有很长的距离。财华社根据三家汽车企业于2024年9月财季提供的最新财年预测数据估算,截至2025年3月末止的财政年度,三家车厂合并的汽车销量或有望达到7.24百万辆;预期合并收入或达到36.58万亿日元,这与其目标相符;预期合并经营溢利或有1.76万亿日元,这或意味着其经营利润率只有4.81%。需要注意的是,全球销量最高的丰田汽车于截至2024财年9月末止的上半财年向下修正了对2025财年全年合并汽车销量预测,由之前预测的9.5百万辆下调至9.4百万辆,低于上个财年的944.3万辆。但即便向下修正了年度目标,丰田汽车的销量目标仍较三家车企合并后的销量目标高出30%,收入规模仍高出26%,更重要的是,丰田汽车的2025财年预期经营利润率或达到9.35%,是三家车厂合计后经营利润率目标4.81%的1.9倍。换言之,三家车厂当前各自的经营利润率已极低,合并后要超越丰田尚且有一段距离,而要达成其合并的经营利润率目标10%更意味着要达到极高水平的协同效应——扩大规模效益和减省成本。如何实现?

本田的公告显示,三家车厂将通过执行以下的举措来实现规模效益:
1)标准化汽车平台,以突出规模优势:合并将可提升销售额和扩大经营规模,通过标准化平台来降低单车成本;2)通过合并研发效能部门提升开发能力和节省成本:合并之后,扩大后集团将推进各方研发智能部门的整体合作;3)优化生产系统和设施:通过优化生产设施和能源服务,大幅改善产能使用率从而降低固定成本;4)通过整合采购部门增强供应链的竞争优势;5)通过改善运营效率实现成本协同:整合系统和后台运营,并且升级和标准化运营流程,大幅节省经营成本;6)通过整合销售金融业务实现规模化效益;7)建立智能和电气化的人才库。总结
本田、日产和三菱汽车的业务合并,传闻是针对富士康收购日产的野心计划而设,但是不难看出这项计划也是日本汽车工业在不断演变的汽车市场寻求翻身之举。
全球汽车市场已经发生显著的改变,标准化、智能化已成为主流,特斯拉(TSLA.US)通过不断革新生产工艺来提升规模效益,这包括一体化压铸、自动化生产、“Unboxed(结构式)生产”等来降低单车成本和保持毛利率优势。另一方面,特斯拉突破了过去汽车厂商的经销模式,采用专营店模式来贴近终端用户,以此来促成其FSD以及其他汽车消费金融等高利润服务的销售,发掘出更有效的新变现模式。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不仅坐拥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的地利优势,还能通过对汽车供应链近水楼台的优势,进而降低成本。比亚迪(01211.HK)自身拥有较为完整的汽车供应链,同时也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供应商,供、产、销一条龙服务,以形成难以被超越的价值护城河。三家日资车厂能否仅仅通过业务合并和协同效应,与这些厂商进行竞争?留待时间证明。

]]>
//www.geniepage.com/?feed=rss2&p=25442 0
港股IPO周报:毛戈平上市后翻倍,赛力斯、海天味业、恒瑞医药拟赴港上市 //www.geniepage.com/?p=25356 //www.geniepage.com/?p=25356#respond Wed, 18 Dec 2024 01:48:32 +0000 //www.geniepage.com/?p=25356 2024年以来,港股已有62只新股上市,合计募资约827.37亿港元。最近一周(12月8日~12月14日),有1家公司上市,3家公司招股,4家公司聆讯,6家公司递表。

“国货彩妆第一股”毛戈平正式上市,上市首日收涨76.51%,成交41亿港元排全市场个股第六,总市值达251.65亿港元。上市后首周,毛戈平股价最高触及60.6港元,较招股价翻番。

草姬集团、小菜园、越疆正在招股。草姬集团预计于2024年12月19日上市,最新孖展认购超过4800倍;小菜园预计于2024年12月20日上市,公司是知名徽菜连锁餐厅;“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预计于2024年12月23日上市,公司是港股第三家18C特专科技公司。

佑驾创新、英诺赛科、健康之路、讯飞医疗通过聆讯。佑驾创新是四维图新参股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英诺赛科是全球氮化镓功率半导体龙头厂商;健康之路是中国领先的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平台;讯飞医疗是分拆自科大讯飞的医疗AI解决方案提供商。

布鲁可、卓越睿新、东阳光药、找钢网、佰泽医疗、干元微珂向港交所递表。其中,布鲁可是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拼搭角色类玩具企业;东阳光药是专注于感染、慢病及肿瘤等治疗领域的综合性制药公司,拟介绍上市。

拨康视云、博雷顿、百利天恒、泰德医药获境外备案通知书,其中百利天恒已在A股科创板上市,拟在香港主板实现A+H双重上市。

此外,A股医药巨头恒瑞医药(600276.SH)、两千亿调味品龙头企业海天味业(603288.SH)官宣赴港上市,两千亿车企赛力斯(601127.SH)亦传闻有意赴港上市,或募10亿美金。

一、新股上市 (1家)

最近一周,1家公司挂牌上市。

1、毛戈平

12月10日,“国货彩妆第一股”毛戈平(1318.HK)正式登陆港交所,中金独家保荐。公司本次全球发售的发行比例为15%,募资总额约23.37亿港元,回拨50%后国配占一半,引入6家基石投资者,占全球发售比例的39.31%。

6家基石投资者包括CPE Investment、正心谷资本(LVC)、Seraphim Advantage、常春藤资管、Brilliant Partners及China Core Fund、Mega Prime。

上市首日,公司开盘直接高开近60%,随后在短暂回落后又一路拉升,涨幅一度超90%,尾盘小幅回落,最终收涨76.51%。首日成交额41.11亿港元,全市场个股成交额排名第六,实际换手率高达160%。

12月13日,毛戈平股价一度涨至60.6港元,较招股价29.8港元翻倍有余,后回落至55.6港元,最新总市值266亿港元。

二、招股 (3家)

最近一周,3家公司正在招股。

1、草姬集团

草姬集团(2593.HK)招股日期为2024年12月11日至2024年12月16日,并预计于2024年12月1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全球发售方面,发行比例约为25.0%,发行后总市值约5.0亿-5.53亿港元,此虽为香港本地小市值公司,但本次3位基石投资者参与,占全球发售股份的21.3%,其中包括润淼资管的董事「卢志威」、公司的供应商之一「广东粤微」及供应商之一的董事「袁子豪」。

认购资金方面,若回拨50%,按发行中间价3.95港元计,全球发售的总募资额约为1.32亿港元,其中基石投资者约占2800万港元,其余国配(不含基石)约占3784万港元,公开发售约占6583万港元。

2、小菜园

小菜园(0999.HK)招股日期为2024年12月12日至2024年12月17日,并预计于2024年12月20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全球发售方面,发行比例约为8.6%,发行比例较小,每手申购费用约6868.57港元,发行后总市值约100亿港元。

认购资金方面,若不回拨,按发行价8.5港元计,全球发售的总募资额约为8.6亿港元,其中国配约占7.74亿港元,公开发售约占0.86亿港元。

3、越疆

越疆(2432.HK)招股日期为2024年11月28日至2024年12月3日,并预计于2024年12月6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全球发售方面,发行比例约为10.0%,发行比例适中,每手申购费用约4201.96港元;按发行区间18.80-20.80港元计,发行后总市值区间约75.20亿-83.20亿港元,H股市值约66.52亿-73.60亿港元。

认购资金方面,若不回拨,按发行中间价19.8港元计,全球发售的总募资额约为7.92亿港元,其中国配约占7.52亿港元,公开发售约3960万港元,仅占5%。

三、通过聆讯 (4家)

最近一周,4家公司通过聆讯。

1、佑驾创新

佑驾创新于2024年12月8日通过聆讯,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公司于10月29日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2023年收入为人民币4.8亿元,毛利0.68亿元,净亏损2亿元;2024年上半年收入2.37亿元,净亏损1.12亿。

2、英诺赛科

英诺赛科于2024年12月9日通过港交所聆讯,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招银国际。公司于11月28日通过证监会备案。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厂商,全球首家实现量产8英吋硅基氮化镓晶圆,2023年收入为人民币5.9亿元,净亏损11.02亿元;2024年上半年收入3.86亿,净亏损4.9亿。

3、健康之路

健康之路于2024年12月11日通过港交所聆讯,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建银国际,公司曾3次递交上市申请。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平台之一,2023年公司收入12.4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8.68%,年度净亏损为3.14亿人民币,同比亏损扩大22.78%;2024年上半年收入6.11亿人民币,净亏损0.57亿人民币。

4、讯飞医疗

讯飞医疗于2024年12月12日通过港交所聆讯,将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广发香港及建银国际。公司于7月19日通过证监会备案。

公司是分拆自科大讯飞的医疗AI解决方案提供商,2023年收入为人民币5.6亿元,净亏损1.5亿元,毛利率56.58%;2024年前3个月收入1亿元,净亏损0.7亿元。

四、递表公司 (6家)

最近一周,6家公司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其中包括一家De-SPAC递表。

1、布鲁可

布鲁可于2024年12月8日第2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高盛及华泰国际。公司在12月6日刚刚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

公司是一家全球拼搭角色类玩具的创新者和领导者,2023年度收入约为人民币8.77亿元,同比增长169.27%,2024年上半年收入约为人民币10.4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7.6%。

2、卓越睿新

卓越睿新于2024年12月1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公司第2次递交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农银国际。2021年1月,公司曾就A股上市与一家合资格保荐人签订上市前辅导协议,于2024年4月终止。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高校教学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于2013年推出品牌「智慧树」,2023年收入为6.53亿元,净利润为0.81亿元,毛利率60.7%。

3、东阳光药

东阳光药于2024年12月11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以介绍方式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公司此次上市过程中,通过换股合并方式进行内部重组,从控股股东之一广东东阳光科技(东阳光,600673.SH)手中,将东阳光长江药业(1558.HK)私有化为公司的并表附属公司。

公司是专注于感染、慢病及肿瘤等治疗领域的综合性制药公司,过往大部分收入来自可威(磷酸奥司他韦)的销售,公司2023年收入63.86亿元,净利润10.14亿元,毛利率近80%。

4、找钢网

找钢网于2024年12月9日在港交所更新De-SPAC招股书,计划通过Aquila(7836.HK)实现SPAC借壳上市。公司运营着全球最大的三方钢铁交易数字化平台,提供涵盖钢铁交易全价值链的一站式B2B综合服务。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的2021、2022、2023年及2024年前9个月,找钢网营收分别为13.5亿、9.05亿、11.7亿及11.4亿人民币,净亏损分别为2.7亿、3.7亿和4.7亿及0.5亿人民币。

5、佰泽医疗

佰泽医疗于2024年12月13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招银国际。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主要从事投资及提供医疗相关服务的肿瘤医疗集团,2024年上半年收入5.7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41%。

6、干元微珂

干元微珂于2024年12月1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是农银国际。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提供现代化、智慧且环保的服务的中国综合型煤炭物流服务提供商。2023年收入为人民币37.38亿元,净利润0.37亿元,2024年前6个月收入17.95亿元,净利润0.19亿元。

五、境外上市备案

12月11日-1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拨康视云、博雷顿、百利天恒、泰德医药通过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拿到备案通知书。

六、近期港股IPO市场情况

据LiveReport大数据,近10家上市新股平均发行市值为246.49亿,最大市值为顺丰控股,最小市值为晶科电子股份;平均发行PE为22.12倍,PE处于中上水平;平均申购人数为27,723人,平均认购倍数为742.69倍;平均基石占比为42.86%,基石平均比例区间波动;

近10只新股暗盘平均上涨2.04%,首日平均上涨4.57%;临近年底,上市新股愈发多,毛戈平不负众望,暗盘及首日均大涨,而且在认购919倍的情况下,一手中签率还100%,只要认购了,都有得赚,许久未见这么豪横发钱的新股了。另外,还在招股中的草姬集团,其孖展认购倍数超4200倍,简直离大谱,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再次吃到肉。

]]>
//www.geniepage.com/?feed=rss2&p=25356 0
港股IPO周报:毛戈平认购火爆出圈,成今年新股“冻资王”,第三家18C即将到来! //www.geniepage.com/?p=25289 //www.geniepage.com/?p=25289#respond Thu, 12 Dec 2024 08:55:08 +0000 //www.geniepage.com/?p=25289 2024年以来,港股已有62只新股上市,合计募资约804亿港元。最近一周(12月1日12月7日),有2家公司上市,3家公司招股,3家公司聆讯,4家公司递表。

最近一周,多点数智、重塑能源正式上市。国内高端彩妆公司毛戈平完成招股,认购十分火爆,预计于2024年12月10日挂牌上市。据捷利交易宝孖展数据,毛戈平孖展总额高达1738亿港元,超越华润饮料成今年新股的“冻资王”,市场消息指,其国际配售部分亦获得数倍超购。

越疆科技、草姬集团、小菜园通过聆讯。越疆科技是国产协作机器人的龙头企业,也是港股第三家递交上市申请的18C公司;草姬集团是港星郭晋安姐姐所创办的香港保健品、美容护肤品供应商;小菜园是知名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直营连锁餐厅。

拨康视云、银诺医药、赛目科技、泰德医药向港交所递表。拨康视云是临床阶段眼科生物科技公司;银诺医药是致力于研究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创新疗法的生物医药公司;赛目科技专注于ICV仿真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司。

此外,布鲁可、汇舸环保通过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媒体报道希迪智驾将于12月9日启动香港上市管理层NDR(非交易路演),交易规模约1-2亿美元。

A股上市公司东鹏特饮、安井食品、均胜电子均在筹划港股IPO,拟冲刺A+H。

一、新股上市 (2家)

最近一周,2家公司挂牌上市。

1、多点数智

12月6日,多点数智(2586.HK)正式登陆港交所,联席保荐人为瑞银、招银国际、招商证券国际。

多点数智引入1位基石投资者,占全球发售比例的39.05%,本次公司净募资约6.24亿港元。截至上市首日收盘,公司总市值约122亿港元。

2、重塑能源

12月6日,重塑能源(2570.HK)正式在港交所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公司本次全球发售的发行比例约为5.60%,募资总额约7.1亿港元,其中国配占90%,1家基石投资者(九江鼎创)参与,占全球发售的45.18%。

上市首日,公司股价收涨0.07%,成交约6794.31万港元,总市值126.71亿港元。据LiveReport大数据测算,重塑能源上市首日已使用绿鞋金额约2634.64万港元。未使用金额约4462.22万港元(约30.33万股),剩约62.82%。

二、招股 (3家)

最近一周,3家公司招股,分别为多点数智、重塑能源、毛戈平,三家公司均已结束招股,其中毛戈平还未上市。

1、毛戈平

毛戈平(1318.HK)招股日期为2024年12月2日至2024年12月5日,并将于2024年12月10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以招股上限定价。

全球发售方面,发行比例约为15.0%,发行后总市值约140.24亿港元,H股市值约72.19亿港元。本次有6家基石投资者参与,占全球发售的39.31%,其中包括CPE GOFII、正心谷资本(LVC)及常青藤资管等。

认购资金方面,据捷利交易宝的新股孖展数据,毛戈平的孖展总额高达1738.14亿港元,孖展认购超826倍。按照此数据(最终结果以官方公布为准),毛戈平已超越华润饮料,成为今年港股IPO“冻资王”。

三、通过聆讯 (3家)

最近一周,3家公司通过聆讯。

1、越疆科技

越疆科技于2024年12月1日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成为港股上市的第三家18C特专科技公司,联席保荐人为国泰君安、农银国际,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包括深创投投资者(深创投、南山红土、红土创客)、松和成长、前海股权、中金。

公司是国产协作机器人的龙头企业,在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中排名前二,并在中国所有协作机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2023年收入为2.87亿元,净亏损为1.03亿元,毛利率43.54%,2024年上半年收入1.2亿元,净亏损0.6亿元。

2、草姬集团

草姬集团于2024年12月2日向港交所递交聆讯后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农银国际。公司是来自香港的保健品、美容护肤品供应商,2023年收入2.51亿港元,净利润0.4亿港元(年复合增长率30.54%)。

公司是扎根香港超过二十年的多元化保健品及美容与护肤品供应商,经营八个自有品牌,包括草姬(Herbs)、ZINO、正统(Classic)、梅屋(Umeya)、男补(Energie)、男极(Men’s INFiNiTY)、绿康营(Regal Green)、恩宠(Herbs Pet)。

3、小菜园

小菜园于2024年12月4日通过港交所聆讯,将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及瑞银集团。

公司是知名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直营连锁餐厅,2023年收入为人民币45.49亿元(同比增长41.48%),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123.53%)。2024年前8个月收入为人民币35.44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4.01亿元。

四、递表公司 (4家)

最近一周,4家公司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拨康视云

拨康视云于2024年12月2日第3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瑞银集团、建银国际和华泰国际。公司是临床阶段眼科生物科技公司,2023年其他收入88万美元,净亏损1.29亿美元,研发开支同比增长80%。

公司是一间临床阶段眼科生物科技公司,核心产品之一CBT-001适用于治疗翼状胬肉(一种良性增生性眼表疾病),已在美国和中国启动第3期多地区临床试验;CBT-009用于治疗青少年近视,已于2024年7月向美国FDA提交研究新药申请。

2、银诺医药

银诺医药-B于2024年12月3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公司是致力于研究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创新疗法的生物医药公司,2023年其他收入为0.17亿元,净亏损7.33亿元;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0.12亿元,净亏损0.8亿元,同比收窄78.05%。

公司是亚洲第一家及全球第三家将原研人源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受体激动剂推进到注册审批阶段的公司,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商品名:怡诺轻)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

3、赛目科技

赛目科技于2024年12月4日第4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光银国际。公司是专注于仿真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司,2023年收入为1.76亿元,毛利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9.46%),净利润 0.53亿元。

公司是中国一家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ICV」)仿真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司,按2023年的收入计,公司是中国ICV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行业的最大市场参与者,市场份额达约5.3%,也是中国ICV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市场的最大市场参与者,市场份额约为5.9%。

4、泰德医药

泰德医药于2024年12月6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是全球第三大专注于多肽的合约研究、开发及生产机构(「CRDMO」)。2023年度收入约为人民币3.37亿元,同比下滑4.01%,净利润约为0.49亿人民币,同比下滑9.40%,由此可见公司2023年整体业绩并不理想。   

五、近期港股IPO市场情况

据LiveReport大数据,近10家上市新股平均发行市值为238.07亿,最大市值为新上市的顺丰控股,最小市值为晶科电子股份;平均发行PE为22.58倍,PE处于中上水平;平均申购人数为21,481人,平均认购倍数为652.92倍;平均基石占比为47.62%,基石平均比例有所回升;

近10只新股暗盘平均下跌0.34%,首日平均下跌0.08%;临近年底,上市新股愈发多,但近期打新赚钱效应不怎么明显,暗盘及首日跌幅大的公司开始零星出现,不过年底机会还是有的,如机构比较喜欢的“毛戈平”,以及后续预计还会有几个比较优质的公司要上。

]]>
//www.geniepage.com/?feed=rss2&p=25289 0
【IPO追踪】上市即破发,多点数智狂泄逾40% //www.geniepage.com/?p=25265 //www.geniepage.com/?p=25265#respond Sat, 07 Dec 2024 08:31:02 +0000 //www.geniepage.com/?p=25265 12月6日,多点数智(02586.HK)上市首日便放量大跌,盘中一度下挫近43.2%,截至发稿前,跌幅为40.35%,报18.02港元,成交额2345.55万港元,总市值159.78亿港元。

在早前暗盘交易中,多点数智暗盘低开。据富途数据显示,暗盘交易多点数智下跌27.18%,报22港元;每手100股,不计手续费,每手蚀821港元。

据此前公开消息,公开发售阶段,多点数智获1.94倍认购,香港发售股份最终数目为257.74万股股份,占发售股份总数的约10%(任何超额配股权获行使前)。

此外,国际配售阶段多点数智获1.36倍认购,国际发售股份最终数目为2319.66万股,相当于发售股份总数的90%(任何超额配股权获行使前)。

资料显示,多点数智于2015年创立,为本地零售业提供SaaS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3年,按收入计算,多点数智是中国最大的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以及亚洲领先的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

从业务模式看,多点数智主要为各种规模及业态的客户开发的SaaS解决方案,涵盖了本地所有的零售业务(例如,便利店、百货商店,超市及专卖零售商等),从采购及供应链管理、门店及总部管理到营销及全渠道销售。

此外,多点数智还为其他大型零售商提供服务,如重庆百货集团、银川新华集团及麦德龙实体,以及DFI Retail Group经营的惠康、万宁、佳宁药房、巨人超市及7-Eleven (Hong Kong)等知名品牌。

但从基本面来看,多点数智并不乐观,增收不增利。于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实现收益分别约为人民币8.48亿元、13.28亿元、15.8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6.72%;2024年上半年,多点数智实现收入9.39亿元,同比增长22.9%。

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是净利润表现却并不如意,于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中期,期内净亏损分别为18.25亿元、8.41亿元、6.55亿元和2.49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9.42亿元、3.56亿元、2.33亿元和0.56亿元,亏损有所收窄。

]]>
//www.geniepage.com/?feed=rss2&p=25265 0
五一视界冲刺“数字孪生第一股”:营收持续增长,但盈利难求 //www.geniepage.com/?p=25230 //www.geniepage.com/?p=25230#respond Sat, 07 Dec 2024 01:33:49 +0000 //www.geniepage.com/?p=25230 近些年来,数字经济相关领域频繁迎来政策支持。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29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稳中有增,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意见提出,加快发展通信、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导航等领域对外贸易。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相关概念亦是资本市场的“宠儿”。11月29日,A股市场的数字经济板块迎来上涨,兆日科技(300333.SZ)、数字认证等多股录得涨停;港股市场的黑芝麻智能(02533.HK)等一些概念股亦有所上涨。

数字孪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29日,北京五一视界数字孪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五一视界”)以18C标准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如果成功登陆港交所,公司将有望成为“数字孪生第一股”。

营收持续增长,亏损收窄

五一视界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2月的科技公司,是中国数字孪生行业的引领者。五一视界主要围绕3D图形、模拟仿真及人工智能三大领域的技术进行大量投资并发展核心竞争力,公司已形成三大核心业务,分别为51Aes(数字孪生平台)、51Sim(合成数据与仿真平台)及51Earth(数字地球平台),并在这三个业务线均推出商业化产品及解决方案,

其中,51Aes的三个核心产品包括AES(全要素场景)、WDP(数字孪生SaaS平台),以及ISE(无限仿真引擎)。51Aes提供的行业解决方案包括51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51WIM(水利水务信息模型平台)及51XIM(工业及能源信息模型平台),覆盖城市、园区、乡村、水利、水务、工业、能源、房地产、医疗及教育等领域。

51Sim的核心产品包括SimOne(智慧驾驶与机器人仿真平台)、DataOne(数据闭环与合成数据平台)及TIM(交通信息模型平台)。51Sim为中国领先的面向量产的仿真平台,并已经为数百家智能驾驶行业客户提供商业化服务。

五一视界预期51Earth将成为透过多样化应用程序提供独特数字体验的关键平台。

在发展过程中,五一视界已完成8轮融资,筹集到超过8亿元(人民币,下同)的资金,在中国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市场中融资金额排名第一,最后一轮估值达44亿元。

业绩方面,2021年-2023年,五一视界的营收分别为1.26亿元(人民币,下同)、1.70亿元、2.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2.56%,但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46亿元、1.90亿元、8708万元,同期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14亿元、1.32亿元、6808万元。

2024年上半年,五一视界的营收同比增长12.3%至3322万元;净亏损6507万元,经调整净亏损为6028万元,均同比收窄。

五一视界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出现经调整亏损主要由于近些年产生了大量的销售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及研发成本。

数据亦显示,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五一视界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08亿元、1.34亿元、1.03亿元、2858.5万元。

另外,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中期末,五一视界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72亿元,不算特别充裕。

行业前景如何?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孪生领域也频繁得到政策支持,行业的发展前景有值得期待的地方。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全球数字孪生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28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89亿美元,2019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3.4%,预计将进一步增长并于2028年达到464亿美元,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9.2%。

其中,中国数字孪生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2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7亿元,2019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0.8%,增速高于全球市场。预计到2028年,中国数字孪生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至660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3.8%。

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按应用场景划分可细分为以下三类:设计与运营优化、AI训练与验证,以及用户互动与体验。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就中国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市场来看,2023年-2028年增速最快的或是用户互动与体验大类。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市场正在快速成长,但目前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各类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多种多样。

五一视界虽然是市场领导者中唯一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2023年的市场份额仅为2.4%,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但这也同样意味着公司后续仍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结语

展望未来,五一视界表示将通过以下方式提高盈利:1)丰富业务模式、产品及解决方案;2)扩大客户群;3)提高运营效率。

而此次IPO募集所得资金则将用于51Aes、51Sim及51Earth的研发;提供商业化能力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
//www.geniepage.com/?feed=rss2&p=25230 0
2024 年香港上市公司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十一届港股100强颁奖典礼即将举办! //www.geniepage.com/?p=25097 //www.geniepage.com/?p=25097#respond Sun, 10 Nov 2024 12:54:57 +0000 //www.geniepage.com/?p=25097 2024 年香港上市公司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十一届港股100强颁奖典礼即将举办!

今年伊始,香港市场凭借一系列祖国和香港瞩目的革新举措,不仅彰显了强劲的发展动力,还实现了显著的转型成果。在前瞻政策的引领下,香港正以一种拥抱创新的开放姿态,凭借得天独厚的地区优势,向全球辐射其影响力,并乘着金融创新的浪潮,积极推动构建全球金融市场的新篇章——金融市场2.0时代。在此过程中,香港资本市场破浪前行,坚韧不拔地迈向全面复苏,其蕴藏的庞大潜力正吸引全球资本的热切目光。随着香港不断强化其市场定位,不仅在传统金融领域巩固领地,在新兴金融业态中亦积极探索与突破,全球投资者对香港市场的期待值无疑将持续攀升,共同见证并参与其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当前,随着短期资金流入和价值重估情绪回暖,港股流动性及吸引力正不断提升。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的香港,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首选地之一。在内部战略需求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共同驱动下,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出海战略从企业发展原本的“可选项”逐渐转变为“必选项”,标志着中国企业正以更加坚定和积极的姿态迈向国际舞台。         港股100强研究中心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一直致力于推动金融创新与发展。目前“港股100强”榜单,已成为香港资本市场的价值标杆及投资风向标之一。活动每年通过准确的数据及一系列科学化的评价标准进行计算,旨在评选出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发展良好及拥有投资价值的上市企业,发布榜单及颁发奖项。“港股100强”颁奖典礼活动,已经成为香港资本市场交流的重要平台,见证了香港与内地经济深度融合与繁荣发展,未来将继续推动香港资本市场良好健康发展,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市场创新发展需要各界齐心同德、共同努力,由港股100强研究中心主办,财华社、富途安逸协办,香港大公文汇财经公关集团等媒体机构支持的2024香港上市公司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十一届“港股100强”颁奖典礼,将于2024年11月11日下午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将针对如何进一步巩固香港全球财富管理枢纽和资本市场集资中心的地位,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丰富金融科技生态系统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我们还将联合多家媒体及直播平台同步传播,确保活动影响力得到广泛拓展。本届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我们荣幸地获得了众多学术机构、合作协会以及合作机构的鼎力支持。
我们诚邀阁下莅临第十一届“港股100强”颁奖典礼,共襄盛举。我们期待和您共同见证第十一届“港股100强”活动的成功举办!
活动概览:
 
主题:2024香港上市公司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十一届“港股100强”颁奖典礼
时间:2024年11月11日星期一13:00-17:30
地点:香港会展中心S421
主办方:港股100强研究中心
协办方:财华社集团、富途安逸
战略合作媒体:香港大公文汇财经公关集团
支持协会:深商总会、香港大湾区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国家行政学院(香港)工商专业同学会、香港中国并购公会、香港中国金融协会、香港中国基金业协会、香港上市公司商会、香港投资者关系协会、香港证券业协会、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
技术支持:PR Smart
Web3战略合作伙伴:新火科技、Techub News
RWA大屏支持机构:Web3.0 Technology
支持机构:香港投资推广署、老虎证券(老虎国际)、万得3C会议、同花顺、花生文化&华盛通、天风证券、盈宝证券、清博智能、斗鱼、有连云、长桥证券、《家族办公室》杂志、 FOTT、艾媒咨询、边界智能
媒体支持:财联社、金融界、英为财情、和讯、投资家、数央网、全景网、搜狐财经号、投资者网、投资界、资鲸、证券市场红週刊、陆想汇、创业邦、柒财经、趣识财经、时代周刊、理财周刊、经理人、ZAKER、犀牛财经、财通社、财经头条、紫金财经、壹财信、云掌财经、友财网、证券之星、FN商业、融中财经、乐居财经、亿欧网、思维财经、商界传媒、权衡财经、览富财经、美通社、民商财经、未央网、犀牛财经、财视传媒、财闻网、野马财经、BAMBOO WORKS咏竹坊、中金网、指股网、胜马财经、商讯杂志社

活动议程:
13:00 - 13:30     入场签到(暖场视频、嘉宾入场签到)
13:30 - 13:35    主持人开场致辞
13:35 - 13:40    主礼嘉宾致辞: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 张曼莉 女士,JP
13:40 - 13:45    主礼嘉宾致辞:深圳市人大常委、深商会常务会长 林慧 女士
13:45 - 13:50    学术代表致辞: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 汪扬 教授
13:50 - 13:55    主办方致辞 :港股100强研究中心创办人 劳玉仪 女士
13:55 - 14:10    活动启动仪式及嘉宾合影
14:00 - 14:15    “港股100强”个人奖项颁奖
14:15 - 14:45    “Crowe国富浩华(香港)特约”专题 讨论一:香港社会复苏后的财富新机遇
嘉宾主持:前海开源董事总经理 杨德龙 先生
对话嘉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创会会长 容永祺 先生,GBS,MH,JP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秘书长 谭耀宗 先生,GBM,GBS,JP
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洪灏 先生
艾媒谘询CEO兼首席分析师 张毅 先生
14:45 - 14:50  嘉宾代表发言:香港金融服务界功能界别立法会议员 李惟宏 先生
14:50 - 15:40   专题讨论二:香港数字经济行业的发展优势
嘉宾主持:香港区块链协会(HKBA)联席会长 唐仪 先生
对话嘉宾:
香港理工大学副研究员、香港Web3.0标准化协会执行会长、IEEE 电脑协会区块链和分散式记帐技术委员会主席 李鸣 先生
世界区块链组织WBO香港地区总干事、广东省北斗移动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首席产业顾问 吴磊 先生
裕承环球市场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刘富荣 先生
胜利证券 生态合伙人 陈辰 先生
Uweb校长 于佳宁 博士
Bill Investment CEO 张海标 先生
*香港区块链协会荣誉主席(HKBA Honorary Chairman)证书授予仪式
15:40 - 16:30   专题讨论三:香港金融科技的崛起与投资前景
嘉宾主持:ANNUM CAPITAL 资产管理部董事总经理 宋泓纬 先生
对话嘉宾:
富途安逸合伙人 孙月鹏 先生
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 王卓峯 先生
王道家族办公室 创始人及主席 梁骏谦 先生
亚洲家族办公室基金会联席会长 黄敏硕 先生
中欧基金国际 多策略及私人财富总监 冯敬昆 先生
Lutech labs 合伙人、FINMETA顾问 王瑞 先生
16:30 - 17:10 榜单名单公佈、颁奖及合影
“综合实力100强”主榜单
“港股100强”子榜单
“港股100强”单项奖名单
港股100强研究中心、富途安逸联合榜单
17:10-17:25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及致辞
PRSmart与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实验室(AIFT)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战略合作方代表致辞: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实验室(AIFT)主任 严厚民 教授
港股100强研究中心与中诚信绿金国际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战略合作方代表致辞:中诚信绿金国际CEO 杨珺皓 博士
17:25-17:30 抽奖及致谢‍

]]>
//www.geniepage.com/?feed=rss2&p=25097 0
“风火轮”急刹车?哪吒汽车陷欠薪风波 //www.geniepage.com/?p=24917 //www.geniepage.com/?p=24917#respond Wed, 23 Oct 2024 02:46:47 +0000 //www.geniepage.com/?p=24917 国内造车新势力面临的压力已越来越大,一些品牌如高合汽车、威马汽车和雷丁汽车已逐渐退出市场。

这些品牌在倒闭前,常常被爆出拖欠工资和供应商款项,反映出企业在资金链断裂时的困境。

近日,这种压力似乎也影响到了造车新势力中的哪吒汽车。

慎买哪吒?

近期,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关于哪吒汽车未能按时发放9月份员工工资的讨论,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其中,一名自称“新势力搬砖人”,并且认证是哪吒汽车员工的网友在脉脉平台发文称,“哪吒汽车已经发不出工资了,欠供应商很多很多的钱,奉劝大家买哪吒车慎重。”

此事随即迅速发酵,相关话题“哪吒汽车发不起工资了”登上社交平台热榜。

有媒体报道称,哪吒汽车就网传拖欠薪资传闻回应表示,公司一线人员工资已发放,中层和高管在做股权优化和薪资架构调整,IPO前要确权,因此部分工资发放稍慢。

不过,哪吒汽车官方的回应并未平息所有疑虑,且并未提及网传的拖欠供应商货款事项。

根据此前披露的招股书,哪吒汽车于2023年拥有近8000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2132名。由于员工众多,员工工资给哪吒汽车带来了较大压力。于2023年,哪吒汽车销售成本、销售及分销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及研发开支项目的雇员福利开支分别为3.7亿元、5.6亿元、7亿元及8.5亿元,合计接近25亿元。

在过去几年以来,哪吒汽车不但持续产生亏损,经营活动持续产生现金净流出,并且截至今年4月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4亿余元。可以看出,哪吒汽车当前的手头现金状况,能正常发放员工工资已是“压力山大”。

所以哪吒汽车近几年在尝试冲刺资本市场进行“输血”,今年6月下旬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但目前未有通过聆讯。

“风火轮”动力不足

哪吒汽车所处的赛道竞争究竟有多残酷?

长城汽车(02333.HK)董事长魏建军近期表示,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已有24个汽车品牌退出市场,而目前的趋势预示着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品牌面临同样的命运。

不幸的是,在行业这场白刃战中,哪吒汽车落于下风,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的掉队者。

哪吒汽车主要是依靠低端车市场起家,曾在2022年取得不错的销量成绩。当前,哪吒汽车正在积极转型,但其高端车型销量未有达到预期效果。

另一方面,在行业“价格战”笼罩下,国内新能源车价格持续下探,而哪吒汽车定位的约1.5万美元至4.5万美元左右之间的价格区间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市场,意味着哪吒汽车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小。

根据对哪吒汽车披露的数据整理,2023年起哪吒汽车销量就开起了倒车。在今年前三季,公司累计交付量为8.59万辆,同比下滑约12.1%。而在8月及9月份,哪吒汽车的销量均出现同比和环比下滑现象。

在9月份,哪吒汽车销量为1.01万辆,同比下降23.4%,是造车新势力中唯一一家销量下降的企业。当月,理想汽车(02015.HK)、零跑汽车(09863.HK)和小鹏汽车(09868.HK)等车企销量增长亮眼,与哪吒汽车形成鲜明的对比。

头部造车新势力9月销量普遍在2万辆-5万辆之间,哪吒汽车仅1万余辆,难言有规模效应。同时,哪吒汽车研发开支、销售及分销开支等支出高企,导致其深陷亏损旋涡。

2021年至2023年,哪吒汽车的年内亏损分别为48.4亿元、66.66亿元及68.67亿元,亏损额逐年扩大,三年累计亏损额超过180亿元。结合当下市场竞争状况以及哪吒汽车市场表现不佳,哪吒汽车要实现扭亏,难度不小。

出路在于出海?

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车企,都盯向了海外庞大的市场,纷纷到海外投资建厂。

对于国内车企来说,出海益处在于赴海外市场寻求增量,分担国内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哪吒汽车国内遇冷,海外或能给其带来“续命”的空间。

关于如何扭亏为盈,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近期透露将分为“出海”与“提升品牌价值”两步路。他认为,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才刚刚起步,哪吒汽车出海可提升自身未来的发展空间与毛利率。

根据其官网,哪吒汽车自2021年便开始谋划出海,以“深耕东盟、抢滩南关,开发中东和非洲”为战略路线。目前,哪吒汽车已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建立起三大海外工厂,并在海外投放5款车型,产品运销至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厄瓜多尔、墨西哥、肯尼亚等地,市场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全球42万用户。

根据其发展历程介绍,哪吒汽车近两年将重心放在了出海方面,2023年深耕海外,2024年进行全球化扩张。截至今年1月,公司海外累计销量突破2万辆。

在招股书中,哪吒汽车表示,公司在2023年实现出口1.7万辆,占公司2023年总销量的13.7%,贡献了12.0%的销售收入。

哪吒汽车虽然出海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应看到,哪吒汽车在东南亚市场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竞争对手有比亚迪(01211.HK)、上汽集团(600104.SH)等实力强劲的厂商。

此外,受欧盟关税政策影响,有越来越多国内车企转投东南亚市场。中国车企是否会在海外市场掀起另一场淘汰赛,哪吒汽车又能否在海外市场生根发芽并壮大,还需时间验证。

]]>
//www.geniepage.com/?feed=rss2&p=24917 0
「卡游」或推迟香港IPO计划,小马宝莉卡牌风靡学生圈 //www.geniepage.com/?p=24870 //www.geniepage.com/?p=24870#respond Tue, 15 Oct 2024 08:34:09 +0000 //www.geniepage.com/?p=24870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报道,内地动漫主题游戏卡和文具制造商——卡游可能已推迟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招股(IPO)的计划,因其尚未获得中国证监会的上市批准。

据LiveReport,“卡牌界泡泡玛特”卡游于2024年1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摩根大通。

公司是中国集换式卡牌领域的开拓者,曾获得红杉中国、腾讯的投资。集换式卡牌可谓十分氪金,公司于2022年成功实现超过41亿的年收入,95%来自卡牌业务;但2023年集换式卡牌销售额下降导致公司业绩腰斩。2023年前9个月,公司的收入仅为19.52亿元,同比下滑47%;净利润约2.6亿元,扭亏为盈。

此前,有官方媒体指出儿童集卡成瘾的问题。据《财经调查》,卡游旗下的“小马宝莉”卡牌在学生圈中风靡。据了解,该卡牌是以“小马宝莉”动画片中的形象为原型制作的一款卡牌盲盒产品。

文章来源:活报告公众号

]]>
//www.geniepage.com/?feed=rss2&p=24870 0
结束A股IPO“七年之痒”!「毛戈平」再次递表能否圆梦上市? //www.geniepage.com/?p=24867 //www.geniepage.com/?p=24867#respond Mon, 14 Oct 2024 12:31:54 +0000 //www.geniepage.com/?p=24867 10月10日,毛戈平第再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公司曾于4月8日第一次递表,中金担任独家保荐人。

2016年开启资本之路,途遇股东爆雷,七年上市未果,毛戈平在上市路上确实“赶了个晚集”,此次结束A股IPO“七年之痒”,转战港股上市能否成功?

女孩们为他花97亿,线下试妆+线上IP营销俘获人心

提到毛戈平,是他在1995年爆款电视剧《武则天》中为刘晓庆打造的角色妆容。凭借精湛的化妆技术,毛戈平在圈中一战成名,素有“魔术化妆师”之称。

2000年,毛戈平成立了自己的美妆公司,旗下两大美妆品牌:旗舰品牌MAOGEPING和至爱终生,业务涵盖彩妆、护肤产品销售及化妆艺术培训。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毛戈平是中国市场十大高端美妆集团中唯一的中国公司,按2023年零售额计排名第七,市场份额1.8%。

MAOGEPING是毛戈平的旗舰品牌,定位在高端美妆领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MAOGEPING是中国市场十五大高端美妆品牌中唯一的国货品牌,按2023年零售额计算,排名第十二。毛戈平绝大部分收入来自MAOGEPING的产品销售,2023年收入占比达99%。

2008年,毛戈平推出“至爱终生”品牌,主要覆盖彩妆和护肤品品类。截至2023年12月31日,毛戈平提供334个彩妆单品和44款护肤单品,彩妆产品定价在200-500元之间,护肤产品定价在400-800元之间。

从销售渠道来看,毛戈平是线下渠道、线上渠道相结合,占比五五分。

线下渠道主要通过自营专柜直销。2003年,毛戈平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设立第一个专柜,随后截至2024年6月30日,毛戈平在全国运营372个自营专柜,在中国所有美妆品牌中排名第二。

同时,毛戈平在全国各地的专柜拥有超过2,500名美妆顾问,通过专柜试妆服务和半脸对比演示,提供沉浸式体验,从而带动产品销售。

除了设立专柜,毛戈平的线上渠道销售占比也在逐年提升。通过天猫、小红书、抖音等第三方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其收入占比由2021年的35.4%提升至2023年42.4%,再至2024年前半年的49.1%。

2019年,毛戈平与知名博主“深夜徐老师”的合作的改妆视频在B站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毛戈平换头术# #毛戈平化妆技术# #毛戈平改妆# 等词条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更是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称:“请把我的头寄给毛戈平老师!”

毛戈平相关热搜频繁出现在大众视线,也与公司加强营销力度有关。根据招股书,公司销售及营销费用从2021年的7.6亿增加到2023年14.1亿,几乎翻倍,其中营销及推广费用占比从2021年29.2%提升至2023年的39.4%,2024前6个月营销费用达9.37亿,同比增长42.5%。

毛戈平个人IP的爆火对毛戈平品牌确实多有裨益。根据招股书,2021-2023年度及2023、2024年前6个月: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15.77亿元、18.29亿元、28.86亿元、13.99亿元及19.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5.26%;

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13.16亿元、15.33亿元、24.48亿元、11.82亿元及16.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40%;

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3.31亿元、3.52亿元、6.63亿元、3.49亿元及4.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1.59%;

毛利率分别约为83.43%、83.83%、84.83%、84.53%及84.89%;

净利率分别约为20.98%、19.25%、22.99%、24.98%及24.98%。

近三年营收、毛利齐增,三年半营收达近97亿,2024年前6个月营收19.72亿,同比增长40.97%。

净利方面,由2021年3.31亿元大幅增长至2023年6.63亿元,实现了净利翻倍。

毛戈平的毛利率三年维持在80%以上,2024年前6个月提升至85%左右,普遍高于丸美股份(603983.SH)、珀莱雅(603605.SH)、贝泰妮(300957.SZ)等上市公司7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毛戈平品牌的成功与毛戈平IP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业内人士表示,对单一IP资源的高度依赖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比如毛戈平个人形象损害、行为(减持、退出经营)都将产生不利影响,这也是毛戈平公司的一大问题。

七年坎坷上市路,股东爆雷成“拦路虎”

相比于消费市场上的风生水起,毛戈平在资本市场上的道路可谓是一波三折。

2016年,毛戈平首次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击“彩妆第一股”未果;2017年,毛戈平称因“发行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查或者其他导致审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暂停IPO;2021年,毛戈平IPO首发成功过会,上市在即,但久久未有音讯;2023年公司重启IPO,因财务资料过期搁浅;2024年1月毛戈平主动撤回上交所上市申请。

毛戈平较早踏足资本市场,然而却未能成功上市,期间珀莱雅、丸美股份、贝泰妮、敷尔佳等护肤品公司纷纷上市,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业内人士推测,其中原因或与“九鼎系”爆雷强相关。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5年10月,九鼎投资(600053.SH)以7330万对价获得毛戈平公司10%股权,成为公司最大的外部股东。

2018年,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对九鼎集团进行立案调查,此后多家其参投的IPO项目被迫停摆,当然可能包括毛戈平。直至2022年底,该爆雷事件才以证监会处罚结果全面落地而告一段落。

毛戈平公司在今年一月撤回A股上市申请之后,开始积极“去九鼎化”,最终分别在2024年1月17日、1月25日、1月29日,毛戈平、汪女士夫妇控制的帝景投资、第三方张丽萍控制的深圳笃实以及风险投资公司苏州锦鸿,分别以对价人民币5.5亿、1.1亿、0.7亿(合计7.3亿人民币),买回九鼎投资10%的股权,至此九鼎投资不再拥有毛戈平任何股权。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毛戈平夫妇合共持股约57.26%,包括(i)毛先生直接持股43.63%,(ii)汪女士直接持股11.34%,(iii)毛先生及汪女士通过帝景投资(其由汪女士及毛先生分别控制35.45%及10%权益,毛先生作为其普通合伙人)间接持股0.55%,及(iv)汪女士通过嘉驰投资间接持股1.74%。

毛戈平成功拆雷,转战港股上市,或为一个不错选择。然而,解决单一IP高度依赖、加强产品研发、推广,深化“高端国货”品牌形象依旧是毛戈平需要努力的地方,未来面对港股资本市场考验或将更加严格。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毛戈平中介团队共计7家,其中保荐人1家,近10家保荐项目数据表现一般;公司律师共计2家,综合项目数据良好。整体而言中介团队历史数据表现良好。

]]>
//www.geniepage.com/?feed=rss2&p=24867 0
国富氢能二次赴港IPO 国内氢能装备制造商 仍处亏损状态 //www.geniepage.com/?p=24797 //www.geniepage.com/?p=24797#respond Tue, 01 Oct 2024 02:04:57 +0000 //www.geniepage.com/?p=24797 9月20日,国富氢能又一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仍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由海通国际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此前,国富氢能曾于今年3月份向港交所递表,但已失效。

国富氢能是中国领先的氢能储运设备制造商,研发及制造全产业价值链的氢能核心装备,用于氢能的制、储、运、加、用。国富氢能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战略位置,交通便利,邻近港口,拥有丰富的供应链资源。凭借区位优势,同时受惠于全球及中国氢能行业及氢能核心装备行业的利好政策,国富氢能致力于成为全球氢能核心装备供应链的中心。

目前,国富氢能向客户提供四种氢能设备产品,包括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及相关产品、加氢站设备及相关产品、氢气液化及液氢储运设备以及水电解制氢设备及相关产品。

]]>
//www.geniepage.com/?feed=rss2&p=24797 0
德勤中国:香港在全球新股排名跃升第四,料全年将有80只新股上市融资 //www.geniepage.com/?p=24794 //www.geniepage.com/?p=24794#respond Mon, 30 Sep 2024 02:03:35 +0000 //www.geniepage.com/?p=24794 财华社讯,2024年9月25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对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及香港新股市场表现的回顾,以及两个市场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前景展望。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指出,2024 年第三季尾,纳斯达克将会取得全球新股排名的首席,纽约证券交易所获得第二位,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则排名第三,香港交易所势将跃身第四位。上海证券交易所将继续排名第五,而深圳证券交易所则为第八位。 

该报告还指出,香港新股市场于2024年前三季度的市场流动性和投资情绪一直受制于市场对美联储减息的预测所影响,最终在9月份迎来1只超大型的新股上市,并在期内有特专科技和GEM新股上市,令到市场新股数量与融资金额较去年同期出色。

此外,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认为,若今年内得以进行另外多一次的减息,而其他主要因素例如中国经济数据在中国央行最近推出经济刺激措施后能够有更强劲的表现,将会有助更多流动性、资金流入,并有助增加大型和超大型新股的数量。这些大型和超大型新股包括内地监管机构鼓励来港上市的内地龙头企业,令到香港能够在2024年全年稳守全球新股市场排名的前四位。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华南区主管合伙人吕志宏表示:鉴于市场有近100宗上市申请,包括潜在大型和超大型新股、消费、人工智能、硬科技、生命科学和绿色和可持续公司,以及最近完成今年迄今全球第二大新股,资本市场服务部维持对香港新股市场的全年预测,即将有80只新股融资600至800亿港元。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 A 股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黄天义表示:A 股市场在经历了多年的密集、深化改革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随着国务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交易所等出台的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长期来看,将能够吸引更多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上市,增强资本市场动力和功能的发挥,实现高质量发展。

]]>
//www.geniepage.com/?feed=rss2&p=24794 0
名创优品飘了? //www.geniepage.com/?p=24768 //www.geniepage.com/?p=24768#respond Sat, 28 Sep 2024 08:48:18 +0000 //www.geniepage.com/?p=24768 在港股市场和纽交所上市的IP设计零售商名创优品(09896.HK)宣布,计划从牛奶有限公司和京东(09618.HK)手中,收购内地超市运营商永辉超市(601933.SH)合共26.68亿股,大约相当于永辉超市已发行股份数的29.4%,总作价为62.70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以内部财务资源及外部融资拨付。
若按收购的股份总数及总代价计算,每股永辉超市的作价为2.35元,较此公告发出前永辉超市的最后收市价2.25元溢价4.44%。
受此消息影响,永辉超市于公告发出后翌日持续涨停,而名创优品(MNSO.US)在美股和港股市场则大跌,其中美股下挫16.65%,收报每份存托股13.72美元;港股更曾一度下挫39.21%,低见20.00港元,截至收盘跌幅达23.86%,报25.05港元,总市值约为311.3亿港元,较上一交易日的408.9亿港元,总市值蒸发了97.6亿港元。
也就是说,一宗62亿元人民币(约合69.16亿港元)的收购交易,令名创优品的股价一日内蒸发了100亿港元,何以至此?

1

名创优品的解释

向名创优品出售股份的牛奶公司京东为永辉超市的前两大股东。

牛奶公司的母公司为英资洋行怡和集团成员,旗下有香港惠康超市、华南区万宁连锁店、港澳台IKEA经营权、粤港澳大湾区7-11连锁店经营权等,与永辉超市多少有点同行的味道。

京东拥有线上自营京东超市,且为领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专家,与永辉超市也多少有点业务交集。

名创优品主要从事的是IP运营,收入主要来自销售潮玩玩具和赚取特许权使用费,与经营线下超市的永辉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名创优品对于收购永辉超市29.4%权益的解释是:看好国内线下零售行业发展,收购后或可透过业务合作向永辉提供开发自主品牌、设计及IP产品方面的支持,两者可通过业务合作共享资源,提升经济效应,此外,创优品表示收购可扩大其对日用品零售业务的投资和经营渠道。

2

名创优品收购的底气

通过IP运营,名创优品这些年累积了名气和大量的现金。

于2024年6月30日,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62.33亿元,定期存款3.86亿元,因此,就算用自有资源来支付这次收购也不成问题。

名创优品拥有大量的IP授权,通过不断开店来实现品牌影响力的渗透和收入的扩张,于2024年6月末,其在内地的名创优品门店数达到4,115家,海外名创优品门店数达到2,753家,潮玩品牌TOP TOY的合计门店数达到195家。但需要注意的是,7,063家店中,大部分为第三方门店,该集团的自营店仅占5.56%。

名创优品的大部分收入为通过向加盟商销售产品获得,2024年上半年这笔收入的占比达到51.50%,另外还有5.65%为授权费和基于销售的特许权使用费及管理和咨询服务费,而期内该公司的整体毛利率高达43.69%,开店和管理等耗时费力的事由第三方承担,该公司只需打点好产品供应和IP授权即可,基本上是躺赚。

值得留意的是,在特许经营安排开始之时,加盟商需向名创优品交付保证金,该保证金涵盖其店铺在整个特许经营期间可能持有的商品的估计最高价值。若特许经营协议期满时,加盟商剩余商品未售出,且已与该集团结清其他结余,则保证金可予退还。也就是说,通过吸纳加盟店,名创优品占用了大笔的保证金。

2024年6月30日,名创优品的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高达33.29亿元,大部分为押金,估计也是名创优品能持有大量流动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市场不看好的理由

先不说名创优品主营业务与永辉超市业务模式的差距,单是永辉超市近年的表现,就不被看好。

若不考虑收购公告后涨停,永辉超市今年以来的股价已累计下挫20%以上,这是因为永辉超市的表现越来越跟不上,一方面是电商和美团(03690.HK)线上买菜平台的竞争,已威胁到线下连锁超市的经营,不仅永辉超市表现欠佳,许多线下超市都已逐渐被淘汰;再加上山姆等精品会员超市的突袭,还有永辉超市本身的经营和品牌问题,令永辉超市置身于业务收缩的螺旋中。

2024年上半年,永辉超市新增门店5家,关闭门店则达到62家。期内的营业收入按年下滑10.11%,至377.79亿元,其中客流、客单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扣非归母净利润则按年下滑69.94%,至仅2,986万元,毛利率进一步恶化,而运营开支的降幅却未跟上毛利率的降幅,蚕食了利润增长,反映永辉超市整体的增长和盈利表现堪忧。

2024年上半年,永辉超市的扣非归母净利润率为0.24%,扣非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只有0.49%,而名创优品的2024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率达到15.91%。

财华社估算的扣非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或达到13.28%,远胜永辉超市的表现。虽然名创优品不打算合并永辉超市的业绩,但如此大的回报差距从整体来看,仍会拖累名创优品的整体业绩表现。

2024年上半年,名创优品以40.3百万港元回购了123万股,并在纽交所以总对价4.8百万美元(约合34.88百万元人民币)回购了合共25.46万份美国存托股。

2024年3月12日,名创优品的董事会批准派发特别现金股息,支付的现金股息总额约为90.5百万美元(约合6.58亿元人民币)。2024年8月30日,董事会再宣派中期现金股息每份美国存托股0.2744美元或每股0.0686美元,将支付的现金股息总额为85.5百万美元,约合6.21亿元人民币。

上述回馈股东的四项合起来或约13.5亿元人民币,远低于收购永辉超市的62.7亿元人民币,这或不足以让股东感到满意。

]]>
//www.geniepage.com/?feed=rss2&p=24768 0
IPO前哨,创始人为技术大牛,难掩七牛云亏损困境 //www.geniepage.com/?p=24787 //www.geniepage.com/?p=24787#respond Fri, 27 Sep 2024 02:48:20 +0000 //www.geniepage.com/?p=24787 在2021年,音视频PaaS服务商七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牛云”)寻求赴美IPO,后来自动终止美股上市进程。

港交所对新经济公司的有利政策,吸引了多家内地科技企业上市。作为新经济公司中的一员,七牛云也将上市目的地瞄准了港交所。然而,七牛云此前已二次向港交所递表,但均未获得港交所入场券。

近日,七牛云再度在港交所更新了招股说明书。而在6月18日,七牛云就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意味着七牛云离港股市场已越来越近。

创始人为技术牛人,累计融资超30亿

七牛云于2011年成立,总部位于上海,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一站式场景化智能音视频APaaS服务。

基于其云边一体化能力和低代码能力,七牛云在视频点播、互动直播、实时音视频、摄像头上云等领域为客户提供面向场景的音视频服务。

七牛云的创始人为46岁的许式伟,许式伟现担任七牛云的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在创立七牛云之前,许式伟在互联网领域就已是一名经验丰富、技术深厚的老将。

许式伟于2000年获得南京大学理论物理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曾担任WPS Office 2005的首席架构师。于2007年12月,因开发WPS Office 2005的贡献而获国务院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此外,他还是国内Go语言实践圈子公认的Go语言专家。

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许式伟在知名互动娱乐媒体企业盛大网络担任高级研究员,主导推出盛大网盘及盛大云计算。而在此之前,他是金山软件(03888.HK)的技术总监,帮助金山软件设立了专注于研发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实验室。

许式伟曾表示:“我个人的职业生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成为懂需求的技术牛人(架构师)、成为懂行业的业务老大(产品经理)、成为懂业务的职业发展顾问(人力资源)。”

在许式伟的带领下,七牛云发展迅速,并且成为资本的宠儿。

七牛云在官网表示,公司累计融资超30亿人民币。公司的股东阵营相当豪华,包括淘宝中国、经纬中国、启明创投、张江高科(600895.SH)、交银基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等明星机构。

于IPO前,许式伟持有七牛云17.96%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淘宝中国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7.69%;云锋基金旗下Magic Logistics持股为12.44%。

三年多累亏逾9亿,市场份额提升

七牛云的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MPaaS产品与APaaS解决方案,企业客户和开发者分布在互联网、广电与新媒体、汽车、金融等行业,包括OPPO、爱奇艺(IQ.US)、平安银行(000001.SZ)、招商银行(03968.HK)(600036.SH)、上汽集团(600104.SH)、芒果TV等知名企业。

MPaaS产品,即一系列音视频解决方案,包括专有内容分发网络、对象存储平台、互动直播产品及智媒数据分析平台,主要服务于开发能力强及具有较强灵活性需求的客户;APaaS解决方案,为基于公司的MPaaS能力及利用其低代码平台的场景化音视频解决方案,旨在使客户仅需简易部署,即可快速调用不同功能。

MPaaS业务是七牛云收入的顶梁柱,过去几年以来收入比重超过70%。在2022年的上海,七牛云由于疫情原因遭受重创,当年MPaaS收入骤降,拖累整体收入增长。尽管2023年公司收入上升至13.34亿元,但仍未恢复至2021年的14.71亿元。

由于面临高昂的成本,包括七牛云在内的很多PaaS企业都存在盈利难的问题。2021年以来,七牛云的亏损额持续上升,2023年升至3.24亿元,亏损由2023年一季度的0.98亿元增至2024年一季度的1.48亿元。

三年多时间,七牛云累计亏损超9亿元。

七牛云所处的音视频云服务市场是一条黄金赛道,艾瑞咨询数据显示,预计中国音视频云服务市场将在2023年至2028年以21.3%的复合年增长率继续增长,至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05亿元。PaaS于音视频云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将从2023年的24.9%提升至2028年32.3%。

虽然在2022年遭受疫情冲击,但七牛云的运营数据所受影响不大。

2021年以来,七牛云注册用户数量持续增长。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的注册用户逾150万名,大部分为各个企业的开发者或开发者团队;活跃用户数量也不断增加,今年3月底提升至64.39万。

特别是七牛云的APaaS付费客户数量及付费客户的平均收入贡献持续提升,带动该业务收入迅猛增长,由2021年的0.25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2.81亿元。

如此亮眼的成绩,也让七牛云在国内APaaS市场的占有率快速提升。按2023年APaaS所得收入计算,七牛云是中国第二大音视频APaaS服务商,市场份额为14.1%,相较于2022年11.9%的市场份额提升2.2个百分点。

从整个音视频PaaS市场看,2023年七牛云是中国第三大音视频PaaS服务商,市场份额为5.8%,较2022年微升0.1个百分点。

小结:

综上,国内音视频云服务市场前景广阔,七牛云除2022年遭受疫情重创外,近一年多来已实现强劲增长,并且市场拓展成效显著。未来,七牛云的增长空间较大。

但也应注意,七牛云亏损额在持续扩大,规模化效益欠缺。作为研发驱动的企业,七牛云的研发投入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持续缩减,或不利于其在市场上增强产品竞争力。

另一方面,七牛云手头现金并不充裕,于今年7月底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不到1.5亿元,对于其研发和市场拓展来说并非好事。

]]>
//www.geniepage.com/?feed=rss2&p=24787 0
「太美医疗」通过聆讯,腾讯、经纬创投为第二、三大股东 //www.geniepage.com/?p=24691 //www.geniepage.com/?p=24691#respond Fri, 20 Sep 2024 10:53:51 +0000 //www.geniepage.com/?p=24691 太美医疗科技于2024年9月1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生命科学领域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2024年前3月收入为人民币1.3亿元,净亏损1.2亿元,毛利率37.5%。公司于7月9日通过证监会备案。

LiveReport获悉,来自浙江嘉兴的浙江太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Zhejiang Taim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以下简称“太美医疗科技”)于2024年9月16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曾于2021年12月申请在A股科创板上市,2023年3月17日上交所终止了该上市申请。

公司是专注于医学科学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设计及提供行业特定的软件及数字化服务,以加速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等医学科学产品的研究及开发(「研发」)及营销。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已为1,400多家制药企业及受托研究机构提供服务,覆盖全球前25大制药企业中的21家及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中的90家。按客户数量计算,公司已成为中国生命科学研发和营销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供货商。

公司于2019年战略性地推出了专为生命科学研发设计的数字化协作平台TrialOS。TrialOS摆脱了传统软件解决方案的束缚,创造了一个高效的协作环境,使各方的动态数据在统一的协议下运行。

公司以TrialOS的技术能力和数据洞见为基础,推出了数字化服务(即与云端软件协同开展的服务,涵盖影像评估、试验设计及管理、数据采集及分析等),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在TrialOS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公司还于2021年推出了专为生命科学营销量身定制的PharmaOS平台

公司的生命科学行业解决方案由数字化协作平台、云端软件以及数字化服务构成,

财务分析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3个年度、2023年及2024年前3个月: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4.66亿元、5.49亿元、5.73亿元、1.29亿元及1.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88%;

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1.64亿元、1.85亿元、1.79亿元、0.4亿元及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37%;

研发分别约为人民币-1.91亿元、-2.08亿元、-1.69亿元、-0.53亿元及-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84%;

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4.8亿元、-4.23亿元、-3.56亿元、-1.07亿元及-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80%;

毛利率分别约为35.25%、33.76%、31.23%、29.79%及37.50%;

研发占亏损比分别约为39.79%、49.26%、47.48%、49.10%及22.97%。

过去三年多公司收入稳定增长,毛利2023年细微下滑,毛利率2024年前3个月提升约6个百分点,净亏损有所收窄。

截至2024年3月底,账上现金约6.99亿,经营现金流为-0.34亿。

]]>
//www.geniepage.com/?feed=rss2&p=2469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