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衡财经
文:权衡财经iqhcj研究员 朱莉
编:许辉
已经注册生效的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航新能)拟在创业板上市,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公司本次发行的股份不超过9,30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份的比例不低于10.00%。公司此次拟投入募集资金12.1亿元,用于首航储能系统建设项目、新能源产品研发制造项目、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首航储能系统建设项目总投资21.01亿元,含建设投资17.176亿元,铺底流动资金3.835亿元。新能源产品研发制造项目总投资7.995亿元,含建设投资6.899亿元,预备费3,156.5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096亿元。此外,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5,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与之对应的是报告期内,公司确认的员工股权激励相关的股份支付金额分别为821.64万元、7,214.91万元、3,022.92万元和2,515.48万元,报告期合计超1.3亿元。
首航新能源实控人合计控股52.75%,重要子公司亏损;依赖外销,业绩波动下滑,2023年及2024年1-6月经营性流血;客户集中度高,应收账款和存货走高;劳务派遣占比一度近半,产能利用率偏低。
实控人合计控股52.75%,重要子公司亏损
2013年4月20日,许韬、彭国辉、王金星、杨艳萍、涂志文、陶定安共同签署《深圳市首航新能源有限公司章程》,以货币方式共同出资设立首航有限,首航有限设立时的注册资本为500.00万元。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许韬担任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直接持有公司17,303.720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6.62%。皓首为峰投资持有公司11.30%的股份,许韬系皓首为峰投资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并持有皓首为峰投资10.38%份额,间接持有公司1.17%的股份,且通过皓首为峰投资控制公司11.30%的表决权。百竹成航投资持有公司9.33%的股份,许韬系百竹成航投资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并持有百竹成航投资53.13%份额,间接持有公司4.96%的股份,且通过百竹成航投资控制公司9.33%的表决权。许韬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公司52.75%的股份,通过直接持股及担任皓首为峰投资和百竹成航投资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合计控制公司67.26%的表决权,因此许韬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徐志英,公司实际控制人许韬之配偶,直接持有公司1,558.0871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20%,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许韬、徐志英、易德刚和仲其正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一致同意在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等的表决中均应采取一致行动,如各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各方将以许韬的意见为准行使其在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上的表决权、提案权、提名权等。前述协议的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止。综上,徐志英、易德刚和仲其正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许韬的一致行动人。
首航有限设立时,王金星接受委托代易德刚持有首航有限股权,杨艳萍接受委托代杨剑平持有首航有限股权;截至2017年8月,公司股东曾经存在的股权代持情形已全部规范。公司申报前十二个月新增的法人股东包括了深创投,问鼎投资(由宁德时代百分百持股)及薄世久持有的长久集团。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首航新能共拥有12家全资子公司,7家全资孙公司,7家分公司,均从事太阳能电力设备相关业务,其中子公司广东首航2023年亏损2,633.77万元;
依赖外销,业绩波动下滑,2023年及2024年1-6月经营性流血
首航新能为专业从事新能源电力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太阳能电力的转换、存储与管理,核心产品涵盖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等。2021年-2024年1-6月,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256亿元、44.567亿元、37.433亿元和14.69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69亿元、8.489亿元、3.41亿元和1.306亿元。
公司预测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127亿元,同比变动-27.53%;公司预测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549亿元,同比变动-25.25%;公司预测2024年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359亿元,同比变动-23.03%。
2023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原因系:随着乌克兰危机影响趋缓,2023年内欧洲居民用电价格同比降幅较大,截至2023年末,欧洲部分地区电价同比下降50%以上,加之行业与政策周期性波动影响,居民及工商业储能市场需求放缓,公司利润水平较高的储能业务(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收入规模及利润均受到影响:2023年公司储能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58.78%下降至2023年的43.77%;该年度公司持续投入对集中式储能系统、微逆系统等多项新产品的研发,研发支出等增幅较大,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8.75个百分点;公司持续拓展境内市场,境内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0.39%上升至2023年的24.43%,随着境内光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023年公司并网逆变器境内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
报告期内,首航新能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192亿元、11.096亿元、-5.62亿元和-2.798亿元。2023年及2024年1-6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销售区域为欧洲等境外地区,2021年-2024年1-6月,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159,958.94万元、399,321.78万元、282,293.64万元和122,026.6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8.01%、89.61%、75.57%和83.19%,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较高。
2022年欧洲主要国家的电力价格上涨较为明显,欧洲主要国家客户对电力价格经济性的考虑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亦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拉动了国内具有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光伏、储能等新能源相关产品出口。2023年下半年以来,欧洲天然气供应量、储存量逐渐回升,欧洲主要国家电力价格有所下降,使得居民及工商业储能市场需求有所放缓,公司2023年度及2024年1-6月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较2022年度有所回落。
报告期各期,首航新能源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3.34%、35.40%、31.52%和34.87%,其中2023年的毛利率较低,主要原因系由于境内光伏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该年境内收入占比较高。2024年1-6月,公司根据市场竞争环境积极调整销售策略和客户结构,并网逆变器产品毛利率有所增长。
客户集中度高,应收账款和存货走高
首航新能的主要原材料包括IGBT、IC等半导体器件,前述原材料的国内供应商数量有限,且相较于安森美、英飞凌等海外知名供应商,其产品质量参数尚无法完全满足公司及客户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因此公司前述原材料采购仍以进口为主,且预计短期内无法完全实现国产替代。
权衡财经iqhcj注意到,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包括ZCS、CORAB、EnergyNAT、ILUMISOL、SOLTEC、MVTechnology、天合智慧、翔泰新能、Havells、创维光伏等。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00%、65.20%、49.40%和51.72%,公司的客户集中度偏高。
报告期内,首航新能源与比照关联交易披露的采购交易主要系公司向宁德时代、广东铭利达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竣昌科技有限公司采购原材料,宁德时代为公司突击入股的小股东。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4.178亿元、9.936亿元、12.24亿元和13.284亿元,占各期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8.10%、20.00%、24.91%和27.98%,各期坏账准备金额分别为2,927.43万元、5,820.12万元、8,561.12万元和9,007.24万元,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6.36次、5.95次、3.17次和1.08次。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主要系随着境内业务规模较期初增长,相关客户账期较长。
报告期各期末,航新能源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4.518亿元、12.665亿元、12.39亿元和9.458亿元,存货账面价值合计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9.58%、25.49%、25.22%和19.92%。
劳务派遣占比一度近半,产能利用率偏低
报告期内各期末,首航新能源及其子公司员工总数分别为324人、491人、812人和1,803人,用工规模大幅增长。为了压缩用工成本,报告期内,首航新能源员工并未全部缴纳社保,2019年和2020年首航新能源为员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比例仅为五成。
报告期各期末,东莞首航劳务派遣人数分别为117人、73人、17人和14人,仅子公司的劳务派遣人数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6.61%、21.86%、4.66%和1.36%。此外,报告期内,首航新能源还存在将组装、包装、保洁等劳务活动外包给劳务外包公司实施的情况。2021年-2023年及2024上半年,公司劳务外包人数分别为254人、102人、322人和60人。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外协加工的主要工序为PCBA加工和线束加工。外协 加工模式为公司根据生产加工要求,将待加工物料发送至专业从事相关工序的外协加工厂。
2021年和2022年,公司光伏逆变器的产能利用率整体较低,主要原因为公司结合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及订单预测情况,预计产销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因此于该年度提前进行了主要产品的产能布局。2023年,由于欧洲居民及工商业储能需求放缓及公司产能重新布局等相关影响,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2024年1-6月,公司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备货策略,储能电池产品以销售库存商品为主,产能利用率有所降低、产销率有所增长。
2024年4月,首航新能源一批向海关申报出口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存在报关单申报总毛重与实际总毛重不符的情形,中国皇岗海关对公司进行“皇关处四缉违字〔2024〕184号”行政处罚,对公司处以罚款人民币0.15万元整。
据(惠)应急现记(2023)222号文件显示,2023年9月14日惠州市应急管理局公布2023年8月份全市工矿商贸行业企业执法检查情况中,子公司广东首航存在应急风险。
注册制下,IPO企业更应该注重信披质量,其经营指标能否满足上市要求,后续的可持续经营状况,行文有限,权衡财经iqhcj无法一一指明,本文行文均来自信源,也仅为权衡财经iqhcj提醒利益相关方投资者更应关注的企业风险所在,不作全面的参照。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